黄楼致语口号

一新柱石壮严闉,更值西风落帽辰。

不用游从誇燕子,直将气燄压波神。

山川尚绕当时国,城郭犹飘广陌尘。

谁凭阑干赏风月,使君留意在斯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一座新建的坚固城门矗立,恰逢西风吹过,仿佛是脱帽致敬的时节。
无需炫耀游人的燕子,只凭借气势压倒江海之神。
山河依旧环绕着古老的国家,城郭上空飘荡着广袤道路的尘埃。
又有谁会倚靠栏杆欣赏风月,是那位关心百姓的长官在此驻足。

注释

柱石:比喻坚固的城门或重要人物。
闉:古代城门外的曲城,此处指城门。
燕子: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游人。
气燄:气势、威严。
波神:江海之神,象征自然力量。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斯民:这里的百姓,指当地民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一新柱石壮严闉,更值西风落帽辰”两句,通过对黄楼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雄伟、坚固的建筑美感,同时也传达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意境。"不用游从誇燕子,直将气燄压波神"表明诗人并不追求浮华的外在装饰,而是直接展示其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能够压倒波涛。

“山川尚绕当时国,城郭犹飘广陌尘”两句,则是对历史长河中旧国旧城的描摹,通过自然景物和人造建筑的残留,勾勒出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诗人的情感随着山川、城郭的轮廓起伏,传递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缅怀。

最后,“谁凭阑干赏风月,使君留意在斯民”则是诗人对统治者的一种提醒和期望。在这里,“风月”不仅指自然之美,也包含了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诗人希望执政者能够深思熟虑,为百姓谋福祉。

整首诗通过黄楼这一实景,寄寓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于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王氏生日致语口号

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笋穿阶昼掩门。

太白犹逃水仙洞,紫箫来问玉华君。

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

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

形式: 七言律诗

严颜碑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

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

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

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砧几。

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

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

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永安宫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

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

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

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

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戏作贾梁道诗,并引

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