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温陵得未第之士四人作四爱诗.赠茂功茂叔

吾爱清源徐茂功,声名捷出日方东。

高尻下首纷馀子,屈指论心几钜公。

我定斯文宜馆阁,人言科目滞英雄。

直须一举魁天下,方快鹏程万里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深爱着清源的徐茂功,他的名声快速崛起如同东方初升的太阳。
他超越众人,才华出众,屈指可数的心胸宽广之人,
我认为他应当被尊为馆阁之才,然而人们却认为科举考试阻碍了他的英雄之路。
他必须一举夺魁,才能畅享万里鹏程的快意风帆。

注释

吾:我。
爱:喜爱。
清源:地名,可能指人品德高尚或学问渊源之地。
徐茂功:人物名字。
声名:名声。
捷出:快速崭露头角。
日方东:比喻事物发展迅速,如同东方升起的太阳。
高尻:形容人有才华,超出常人。
下首:指地位低下或不如他人。
纷馀子:众多追随者或同辈中杰出的人物。
屈指论心:形容评价人的内心和能力。
几钜公:极有威望和影响力的人。
斯文:这里指学问或文化。
宜:适宜,应当。
馆阁:古代官署,此处指高位或学术机构。
科目:科举考试的科目。
滞:阻碍,停留。
一举:一次行动或考试。
魁天下:夺得全国第一名。
鹏程万里:比喻远大的前程或理想。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王迈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徐茂功、徐茂叔兄弟的赞美和鼓励。通过这短小的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朋友才华横溢、高声名扬的欣赏,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待。

诗中的“吾爱清源徐茂功,声名捷出日方东”表明了王迈对徐茂功卓尔不群、声望迅速传播的喜爱与赞赏。这里的“清源”指的是人品高洁,或者是指徐茂功所处的环境清新脱俗。“声名捷出日方东”则形象地表达了徐茂功的名声如同旭日东升,一天天远播。

接下来的“高尻下首纷馀子,屈指论心几钜公”中,“高尻下首”形容的是徐茂功文章华丽、气势磅礴,犹如山峦起伏。“纷馀子”则是比喻他的才思泉涌而出,不可胜数。王迈在这里借“屈指论心几钜公”表达了对徐茂功才能的高度评价和个人品质的认同。

第三句“我定斯文宜馆阁,人言科目滞英雄”,王迈表示愿意将这份才华与文章珍藏起来,认为徐茂功在科举之路上虽然暂时未获成功,但其才华绝非一般,而是堪称“英雄”。

最后,“直须一举魁天下,方快鹏程万里风”表达了作者对徐茂功未来必将有一次惊人的成就,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的预期,并期待他能如同古代大才子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天下,展现出一片光风霁月的壮丽景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徐茂功兄弟的赞美,展示了王迈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才华的高度认可。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游温陵得未第之士四人作四爱诗.赠养仁若春

吾爱清源颜养仁,笔端有力重千钧。

奇才自合巍收第,他巧何妨且进身。

我老无能惟喜士,君名若出定惊人。

元宵相聚过寒食,不污东风一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谢仙游许宰伯诩立续题名记招饮二首记乃崇清侍郎作(其二)

忆昔琴堂宴士时,至今人诵壮行诗。

政缘勇气填然跃,遂窃科名副所期。

乡橐摛词光吐凤,邦侯瑑美稳蟠螭。

乞留片石棠阴下,要写春风德政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尽晚眺(其二)

流澌纷影入鱼粱,药径秋岩气已伤。

天下嶙峋归草阁,郊原深永怯牙樯。

烟苞衰柳馀晴媚,日蔼江篱落照黄。

更自红霜夜明灭,文涟丹溜总相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跋大庾令赵宗华时棣藏诸公帖

数帖凡经几世藏,字漫黑暗欠装潢。

孰贤孰否人千载,遗臭遗芳纸半张。

愤世疾邪成怒骂,怀忠爱直转凄凉。

吾曹留面要相见,莫使人能议短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