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温陵得未第之士四人作四爱诗.赠养仁若春

吾爱清源颜养仁,笔端有力重千钧。

奇才自合巍收第,他巧何妨且进身。

我老无能惟喜士,君名若出定惊人。

元宵相聚过寒食,不污东风一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深爱着清源颜养仁,他的文笔犹如千钧之力。
他的奇特才能理应名列前茅,即使技巧稍逊也无妨暂且提升自己。
我年事已高,唯有欣赏贤士,你的名声若显露定会令人震惊。
元宵节我们相会,度过清明时节,保持清白,不沾染丝毫尘埃。

注释

吾:我。
爱:喜爱。
清源颜养仁:人名,颜养仁是诗人的朋友或敬仰的对象。
笔端:笔下。
力:力量。
重:沉重。
千钧:极言其重,比喻极大的力量。
奇才:杰出的才能。
自合:理应。
巍收第:名列前茅,指在选拔中取得高位。
他巧:他人的技巧。
何妨:不妨,无妨。
我老:我年老。
无能:没有能力。
惟喜士:只喜欢有才能的人。
君名:你的名字。
若出:如果显现。
惊人:令人惊讶。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相聚:相会。
过:度过。
寒食:清明前一两天,不生火做饭以示哀思。
不污:不沾染。
东风:春风。
一点尘:丝毫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通过对清新源头的赞美,反衬出养仁之人的高洁品格和不凡才能。诗中“笔端有力重千钧”表达了养仁若春在文学上的造诣深厚;“奇才自合巍收第”则暗示其非同寻常,具有卓尔不群的特质。“他巧何妨且进身”意味着即便是旁人也难以掩盖其光芒。诗人的态度由衷心喜悦转为对养仁若春的推崇,“君名若出定惊人”表明一旦其名声传播,必将令人震惊。

最后两句“元宵相聚过寒食,不污东风一点尘”描绘了一种清雅脱俗的交往场景,诗人与养仁若春在元宵节相聚,过了寒食节,表明他们之间的交往纯净无瑕,如同东风中没有一丝尘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人格之高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养仁若春的深厚赞赏和珍视。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谢仙游许宰伯诩立续题名记招饮二首记乃崇清侍郎作(其二)

忆昔琴堂宴士时,至今人诵壮行诗。

政缘勇气填然跃,遂窃科名副所期。

乡橐摛词光吐凤,邦侯瑑美稳蟠螭。

乞留片石棠阴下,要写春风德政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尽晚眺(其二)

流澌纷影入鱼粱,药径秋岩气已伤。

天下嶙峋归草阁,郊原深永怯牙樯。

烟苞衰柳馀晴媚,日蔼江篱落照黄。

更自红霜夜明灭,文涟丹溜总相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跋大庾令赵宗华时棣藏诸公帖

数帖凡经几世藏,字漫黑暗欠装潢。

孰贤孰否人千载,遗臭遗芳纸半张。

愤世疾邪成怒骂,怀忠爱直转凄凉。

吾曹留面要相见,莫使人能议短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痴儿

痴儿才五岁,器局稍精明。

弄笔誇郎罢,窥鸾效女兄。

顾瞻眸子俊,酬答舌头轻。

但愿身长健,看渠骨骼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