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之洞所作的《送研樵前辈之官巩秦阶道四首(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研樵前辈赴任巩秦阶道的关切与祝愿,同时也寓含了对边疆战事与军务艰难的忧虑。
首句“已受花门款”暗示了研樵前辈即将踏入边关之地,可能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然而,“洮西尚战场”则揭示了前线的紧张局势,表明那里仍有战事未息。
“磷飞沙碛火”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夜晚战场上磷火闪烁,如同沙碛中的火焰,令人触目惊心。“马舐塞垣疮”进一步展现了士兵们的艰辛,战马舔舐着战士们伤口,形象地刻画出战争的无情和士兵的坚韧。
“幕府劳神笔”暗指前线将领和幕僚们日夜操劳,处理军事文书,显示出治理边疆的繁重任务。“营田困见粮”则反映了军需供应的困难,强调了粮食对于军营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安边囊底策,儒者岂无方”表达了诗人的期待,希望研樵前辈这位儒者能以智慧和策略来寻求长久的边境安宁,暗示了对和平治理的期盼和对知识分子才能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边疆现状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关注和对人才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