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得门来背拄天,同行难可与差肩。
若教倚向闲窗下,恰似箜篌不著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出得门来背拄天,同行难可与差肩"表达了诗人在精神上追求超然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这里的"背拄天"形象强烈,显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
接着的"若教倚向闲窗下,恰似箜篌不著弦"则是诗人在表达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情感。"箜篌不著弦"比喻了心无挂碍,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意境清新脱俗,展示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以及对于简约、自在生活的向往。
不详
五代后蜀诗人。一作诒恭,又作诏恭。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无媚世态,数遭流遣。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访遗材,起为大井县令。贻恭能诗,诙谐俚俗,多寓讥讽。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权势,侈敖无节,贻恭作诗讽之,高祖赞为“敢言之士也。”《咏安仁宰捣蒜、《咏虾蟆》、《咏王给事》等,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为彼所恶,痛遭捶楚。《全唐诗》收录其诗十首
扬眉斗目恶精神,捏合将来恰似真。
刚被时流借拳势,不知身自是泥人。
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
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三斤绿茗赐贻恭,一种颁沾事不同。
想料肠怀无荅处,披毛戴角谢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