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十六)

气貌棱棱,眉目温温。

一脉之分派发昆崙之源,百川之吞潮落珊瑚之根。

风烟清远秋之痕,草木秀拔春之恩。

古壁之梭兮蛰龙之骨,寒潭之璧兮夜月之魂。

形式: 押[元]韵

翻译

气质威严,眉眼温和。
源自昆仑源头,如同百川汇聚潮流,落于珊瑚根基。
秋风轻拂,如秋天的痕迹,草木繁茂,似春天的恩赐。
古老的墙壁上,隐藏着龙的骨骼,寒冷的潭水边,映照着夜晚月亮的灵魂。

注释

气貌:气质。
棱棱:威严的样子。
眉目:眉眼。
温温:温和。
一脉之分派:源头。
昆崙之源:源自昆仑山。
百川之吞潮:百川汇聚。
落珊瑚之根:落于珊瑚根基。
风烟清远:秋风轻拂。
秋之痕:秋天的痕迹。
草木秀拔:草木繁茂。
春之恩:春天的恩赐。
古壁之梭:古老的墙壁。
蛰龙之骨:龙的骨骼。
寒潭之璧:寒冷的潭水边。
夜月之魂:夜晚月亮的灵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或高僧的形象,通过生动的词语展现出其独特的气质和精神风貌。"气貌棱棱"形容其威严刚毅,"眉目温温"则显现出其内心的慈悲与和蔼。诗人将他比作昆仑源头的分派,象征其深厚的修行底蕴,如同百川汇聚,吞吐潮汐,根基稳固如珊瑚礁。

"风烟清远秋之痕"暗示其心境清明,如秋日的宁静,"草木秀拔春之恩"则赞美其德行如春天般滋养万物。"古壁之梭"象征其坚韧不屈,"蛰龙之骨"则寓含其深藏不露的内在力量;"寒潭之璧"和"夜月之魂"则进一步描绘其超凡脱俗的灵性,如寒潭之静谧和夜月之幽邃。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禅师形象和修行境界的诗,语言优美,富有象征意蕴,体现了宋代理学禅宗融合的美学风格。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二二)

疏豁性情,谷虚而不盈。舒散胸肤,冰涣而不凝。

恁么来也,触处相应。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六)

岩壑之间,草木之阳春。江湖之上,风烟之精神。

发须野雪,眉目秋津。

渊默入寒蟾之窟,圆明养老蚌之珍。

步步入尘,门门出身。

莫愁指端兮焦尾之曲,可意钩上兮赤稍之鳞。

形式: 押[真]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二六)

两眼深秀,双眉下垂。面目严冷,身心古锥。

云水盘游,寻常梦于行脚。

丛林寂默,三十年之住持。

穷河汉于昆崙之椒,渊源亲到。

拈斗杓于混沌之外,佛祖犹疑。

变通不倦,施设随宜。

向道刹尘机用稳,却嫌石火电光迟。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一三)

高岩之雪兮颠毛衰白,远水之秋兮眼棱寒碧。

气清夜永兮月低,斗冷河空兮露泣。

借伴之机,起家之力。

二仪万像兮相与流通,十方三世兮自然平出。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