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书事

元丰五年秋,七月十九日。

猛风终夜发,拔木坏庐室。

须臾海涛翻,倒注九溪溢。

湍流崩重城,万户竞仓卒。

万牛岂复辨,涯渚恍已失。

婴老相携扶,回首但悽慄。

忧心漫如焚,救疹竟无术。

忆昨摄印初,岁望颇云吉。

田畴时雨足,粳糯各秀实。

胡为兆阴怪,平地遭潏汨。

尤嗟梁栋材,中道摧折毕。

日月有常度,金行正萧瑟。

畴咨风雨师,残害皆天物。

天心本好仁,忍视久不恤。

况今大上圣,治具严且密。

骑马藏民间,教兵授神笔。

四夷还旧疆,百辟奉新律。

固宜集和气,祥瑞为时出。

缘何漳南民,憔悴抱愁疾。

终当呼长鲸,一吸见蓬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漳南书事》由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描绘了元丰五年秋,漳南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的情景。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猛烈风暴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从自然现象的描述到人情的哀伤,再到对社会秩序与治理的反思,情感丰富,层次分明。

首句“元丰五年秋,七月十九日”点明时间地点,随后“猛风终夜发,拔木坏庐室”描绘了风暴的猛烈,不仅破坏了树木,连房屋也毁于一旦。“须臾海涛翻,倒注九溪溢”进一步渲染了水灾的严重性,海水倒灌,河流泛滥。“湍流崩重城,万户竞仓卒”写出了洪水冲击城市,百姓仓皇应对的场景。“万牛岂复辨,涯渚恍已失”形容洪水之大,连万牛也无法辨认,岸滩仿佛消失不见。“婴老相携扶,回首但悽慄”描绘了老人小孩相互扶持,回望家园,心中充满凄凉之情。

接下来,“忧心漫如焚,救疹竟无术”表达了人们面对灾难时的无助和焦虑。“忆昨摄印初,岁望颇云吉”回忆起灾前的希望与期待,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田畴时雨足,粳糯各秀实”描绘了灾前丰收的景象,与灾后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差。“胡为兆阴怪,平地遭潏汨”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突然降临的不解与愤怒。“尤嗟梁栋材,中道摧折毕”感叹于美好事物的突然毁灭,比喻社会支柱的崩溃。

诗人在最后部分反思了社会秩序与治理的问题,表达了对上位者的期望:“日月有常度,金行正萧瑟。畴咨风雨师,残害皆天物。”认为自然灾害虽不可控,但治理者应尽力减轻其影响。“天心本好仁,忍视久不恤。”表达了对上天仁慈的呼唤,以及对治理者应关注民生的呼吁。“况今大上圣,治具严且密。”提到当今圣明君主,希望其能完善治理,使国家安定。“骑马藏民间,教兵授神笔。”暗示了君主应深入民间,指导军事与文化教育,以维护国家和平与繁荣。“四夷还旧疆,百辟奉新律。”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法律公正的向往。“固宜集和气,祥瑞为时出。”期待和谐之气的聚集,吉祥之兆的出现。“缘何漳南民,憔悴抱愁疾。”再次强调了受灾民众的痛苦与无奈。“终当呼长鲸,一吸见蓬荜。”表达了诗人对解决灾情的坚定信念,希望借助强大的力量,拯救受灾的民众。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描绘,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临漳亭观水分得大字

忧民登危亭,注视万里外。

溟濛云气浮,势与江海汇。

苍山恐低沉,况复问畎浍。

禾麻安更论,老稚念颠狈。

蛟鼍自出没,牛马失向背。

雨师恣侵凌,人理亦可罪。

殷殷非雷声,远近屋庐坏。

君臣正逢时,上下宜交泰。

驱云清白日,朗彻照幽怪。

一雨即瀰漫,孰谓乾坤大。

形式: 古风

送孙公素朝奉还台

暑雨正郁陶,流汗坐深甑。

忽闻公素来,清风先满径。

高谈别后事,琳琅发吾听。

听之复何如,五月冰雪莹。

况逢至治朝,日月开二圣。

大臣用老成,群辟要方正。

如公亦几人,尚未擢谏诤。

浮舟每经年,山川寓幽兴。

皇皇岁华晚,曳屣漫吟咏。

行矣勿徘徊,金门待新命。

形式: 古风

题妙胜院西轩并赠权师

老木不知年,苍藤已垂地。

高枝生晚阴,低枝散凉气。

好鸟时复来,鸣声似弦吹。

道人开小轩,幽庭增广庇。

庬眉霜雪顶,休焉释尘累。

馀功又及物,丹砂和灵剂。

一粒愈沉疴,求者四方至。

应接运真悲,平等均我施。

相逢惜已晚,残光念如寄。

何当择深山,同师乐禅味。

形式: 古风

清江台致酒赠范希远龙图

行手出烟雾,致酒清江台。

水浅横沙露,林疏远山来。

白鸟一双落,青猿三叫哀。

谁展摩诘图,而把渊明杯。

妙娥始七岁,弹筝殷晴雷。

或如鸾凤吟,唤得阳春回。

主人亚父孙,卓荦王佐才。

高谈使我听,明珠欲倾怀。

爽魄超太虚,月窟无飞埃。

一饮不知醉,浩歌忘草莱。

迟明系双棹,回首安在哉。

尺水公自养,以待天门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