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无讼堂屏上袁安卧雪图

云窗避三伏,竹床横一丈。

退食急袒跣,病身聊偃仰。

有梦元无梦,似想亦非想。

满堂变冥晦,寒阴起森爽。

门外日如焚,屏间雪如掌。

萧然耸毛发,皎若照襟幌。

拔地排瑶松,倚天立银嶂。

遥见幽人庐,茅栋压欲响。

有客叩柴门,高轩隘村巷。

剥啄久不闻,徙倚觉深怅。

幽人寐政熟,何知有令长。

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云窗中躲避三伏酷暑,竹床横陈一丈宽。
吃完饭急忙脱衣赤足,病弱之躯暂且躺卧休憩。
梦境真假难辨,似幻似真难以言表。
满屋昏暗,寒气带来一丝清凉。
门外烈日如火,室内却如掌上白雪般明亮。
顿时感到一阵寒意,仿佛月光洒落衣裳。
高耸的松树直插云霄,倚天而立的银色山嶂。
远远望见隐士的小屋,茅草屋顶似乎要被风吹动。
有访客敲击柴门,但车马声在狭窄的村巷中显得微弱。
长久未闻回应,徘徊间倍感失落。
隐士正熟睡,怎会知晓地方长官的到来。
谁画下这卧雪图景,我得以从中逃离炎热。

注释

云窗:装有云纹图案的窗户。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竹床:用竹子制成的床。
横一丈:横跨一丈长。
退食:吃完饭。
袒跣:裸露身体。
偃仰:躺卧休息。
有梦元无梦:时而入梦时而清醒。
冥晦:昏暗。
森爽:清冷。
门外日如焚:门外阳光炽热。
屏间雪如掌:室内光影如掌上的白雪。
萧然:冷清。
皎若:明亮如。
瑶松:美玉般的松树。
银嶂:银色的山峰。
幽人庐:隐士的小屋。
茅栋:茅草屋顶。
欲响:似乎要发出声响。
叩柴门:敲打柴门。
徙倚:徘徊。
深怅:深深惆怅。
幽人寐政熟:隐士熟睡。
令长:地方长官。
卧雪图:描绘冬日卧雪场景的画作。
洗炎瘴:消除炎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炎热夏季中的避暑生活和心境。诗人躲藏于云窗之内,躺卧在一张竹制的床上,悠闲地享受着退食后轻松的时光。然而,身体不适让他只能勉强平躺,心中也有着说不出的梦想和幻想。

接下来的几句诗写出了室内外的鲜明对比:室内昏暗而冷清,与窗外烈日形成鲜明对照。室内的阴凉与室外的炎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自己避暑的生活状态。

诗中还提到了袁安所绘的卧雪图,这是对北宋画家袁安技艺的一种赞美。诗人的自我安慰则是:在这炎热之时,通过欣赏这样的画作,他得以从精神上摆脱炎夏的烦扰。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避暑生活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题水月寺寒秀轩

小寺深门一径斜,绕身萦面总烟霞。

低低檐入低低树,小小盆盛小小花。

经藏中间看佛画,竹林外面是人家。

山僧笑道知侬渴,其实迎宾例瀹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王子宣主簿青山读书堂

谢家青山李家据,王家青山当家住。

上头新作读书堂,牙签玉轴古锦囊。

万夫攘臂侬掉臂,万事无味书有味。

时挑野菜煮一字,儿辈不须来染指。

形式: 古风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其四)竹亭

春亦只如是,冬亦只如是。

别有一清风,请君参此味。

形式: 五言绝句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其二)格斋

读书轮何知,问羊马何与。

二理仍两心,终无研究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