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牧

赤脚蓬头,蓑衣箬笠,随处安然。

守无角牛儿,不离左右。同行同住,同坐同眠。

常在家山,匀调水草,拗性之时着一鞭。

牧回处,看辽天鼻孔,软索低牵。闲来渴饮灵泉。

把短笛横吹下岭前。

喜牛儿安静,清风凉彻,放开心地,万事由天。

彼此相忘,形神俱妙,花满前村水满川。

真消息,有世人问我,起手擎拳。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赤脚蓬头,身穿蓑衣戴箬笠,随遇而安。
守护无角的小牛,它始终在我身边,一同生活,同榻共眠。
常常在家乡山水间,均匀分配食物和草料,牛儿倔强时,我会轻轻鞭策。
放牧归来,看着辽阔的天空,用柔软的绳子牵着牛。闲暇时,喝着山间的甘泉。
手持短笛,在下山前吹奏起来。
喜欢牛儿的宁静,清风拂过,心境舒畅,一切听凭自然安排。
我们相互忘记,身心合一,村庄前后花开满径,河水潺潺。
真正的消息传来,世人在问,我举手回应。

注释

蓬头:形容头发散乱。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雨衣。
箬笠:竹叶编成的斗笠。
安然:平静而安全。
无角牛儿:指没有角的小牛。
拗性:倔强的性格。
灵泉:清澈的泉水。
短笛:小型的笛子。
万事由天:一切听从天意。
形神俱妙:身心达到极高的境界。
消息:这里指某种重要信息。

鉴赏

这首元代王玠的《沁园春·牧》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词人以赤脚蓬头、蓑衣箬笠的形象,展现了牧童自在随性的生活状态。他与牛儿形影不离,一同劳作和休息,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牧归途中,牛儿安静地被牵着,鼻孔轻嗅着自由的气息,反映出牧童对生活的满足和宁静。

词中“常在家山,匀调水草”表达了牧童熟悉并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而“拗性之时着一鞭”则展示了他在必要时的坚韧和智慧。闲暇时,他悠然自得地饮用灵泉,吹奏短笛,享受清风带来的清凉。他的心境开阔,一切顺其自然,与牛儿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彼此相忘,形神俱妙”表达了词人与牛儿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超脱物外的境界。最后,“花满前村水满川,真消息,有世人问我,起手擎拳”,以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关注作为结尾,寓含了词人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出牧童生活的恬静与自在,以及词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1)

王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虎

生在西山,常居东谷,出没无时。

向枯树岩前,幽泉涧畔,饥餐渴饮,饱暖随宜。

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谁知得。

但无忧无惧,断绝狐疑。等闲剔起双眉。

有万里风生八面威。

自踏叶巡山,不离元所,一灵不昧,百兽皈依。

跳下悬崖,咆哮振地,月白山寒水满溪。

收牙爪,且藏身遁迹,独步云归。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真风子

自小颠狂,平生落魄,放浪飘蓬。

把三教玄机,从根识破,包含万象,混沌家风。

问释谈机,问儒说理,问道言丹守个中。

无拘执,但闲来捉虎,怒后擒龙。不分南北西东。

信步逍遥到处通。

向太华峰头,瑶池会上,诗吟万字,酒饮千钟。

足下云生,袖中雷起,剑吐寒光射九重。

真风子,出乾坤之外,劈碎虚空。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耕

八口之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买吴牛十角,拖犁拽耙,耕翻大地,泼草开荒。

下种依时,移苗应候,裁向中田灌水浆。

灵苗长,看盈畴遍野,处处风光。秋来雨顺时康。

有黍米凝珠滴露香。

向六时勤顾,三更不睡,呼男呼女,采取回仓。

击坏讴歌,烹鸡酌酒,妇乐夫欢饮一觞。

无他事,但存诚守朴,稽首羲皇。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渔

不种田园,投闲江海,远绝尘踪。

保一家性命,扁舟为屋,随机应舵,逐浪乘风。

九曲江头,三元潭里,直把银钩堕水中。

波深底,把金鳞钓出,回棹孤峰。三男三女和同。

向砂锅净洗热炉烘。

或敲冰煮茗,渴饮一碗,得鱼换酒,共酌三钟。

蓑衣解开,箬笠放下,醉唱升平月满篷。

江天阔,看一篙点处,粉碎虚空。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