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家严及弟

十世孔宣圣,七世王文中。

根深实乃茂,源盛流斯丰。

此道自余祖,默成随污隆。

余父承家学,发蕴开无穷。

过庭日诗礼,大儒诲余宗。

敢不自惕厉,门阶尚无从。

影响虽有见,作辍原非工。

行行向不惑,我友来岭东。

十年重聚首,所说非昔同。

两月甚开益,因之麻姑峰。

托病谢人事,专参近师翁。

目击道已存,五日心融融。

丝毫无所缚,四体如乘风。

生机浡然出,左右原自逢。

始信学贵传,匪传错施功。

立德苟不孤,响应如洪钟。

用行舍则藏,何事轻王公。

友于倘同志,吾土回淳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的《寄家严及弟》。诗中以“十世孔宣圣,七世王文中”开篇,引出对家族传承和学问积累的感慨。接着,“根深实乃茂,源盛流斯丰”,形象地描绘了家族学问如同大树般深厚繁茂,源头丰富,水流充沛。

“此道自余祖,默成随污隆”,表达了对先祖智慧的敬仰与传承。随后,“余父承家学,发蕴开无穷”,指出父亲继承了家族学问,并将其发扬光大。通过“过庭日诗礼,大儒诲余宗”,诗人回忆了在父亲教导下,每日学习诗书礼仪,受到大儒的教诲,深深影响了家族的宗族。

“敢不自惕厉,门阶尚无从”,诗人表达了不敢怠慢,努力提升自己的决心。接下来,“影响虽有见,作辍原非工”,说明虽然受到了影响,但自己并未因此停止进步。诗人继续描述了与友人的相聚,以及在麻姑峰上的修行经历,强调了学识的传承与实践的重要性。

“始信学贵传,匪传错施功”,诗人开始认识到,学问的传承至关重要,不能仅停留在传授上,而应注重实际应用。接着,“立德苟不孤,响应如洪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个人品德高尚,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响应,如同洪钟之声。

最后,“用行舍则藏,何事轻王公”,诗人提出,无论是在实践中运用学问还是在隐退时保存学问,都不应轻视任何事物或人物,体现了其谦逊与包容的态度。同时,“友于倘同志,吾土回淳风”,表达了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促进家乡淳朴风气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家族传承、学问追求、道德修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余云衢册封周藩

在昔皇华使,周爰慎咨诹。

与子共夙夜,亲见周宣忧。

輶轩适河洛,敢誇弩矢谋。

知子抱至性,疾恶如仇雠。

试问牧民者,不如羊与牛。

长河亘南北,咄哉无泛舟。

怅此对厨传,屡见匕箸投。

归来过里门,黧面深两眸。

依依问桑梓,温温相慰休。

到县揖县官,叱驭尊道周。

时事难具陈,且遂友生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答熊文学

熊君有文我所闻,宝剑斗牛横紫氛。

示我一书号兵祖,让王说剑徒纷纷。

方今圣明大无外,此书合出吾儒辈。

曾记罗公夜坐吟,杀机自有生机在。

形式: 古风

杨太宰致政

纷纷车马出都门,共道虞廷仪凤今。

孤骞大臣一身善,终始青史百世垂。

兰荪古人行道借,名位实似浮云非。

我贵四时代谢理,自然那得功成不身退。

猗欤杨公今得之,主恩缱绻不可縻。

七年正色掌邦治,十疏乞骸归海湄。

惟公令德原孝友,厥德如渊福如阜。

一心要回世界还淳风,道率平常令可久。

救世之利那有全,虽云中正等是偏。

世界即如推屋壁,东倒西推仍倒边。

只有天公善张主,阴阳不得长寒暑。

太皞竣事祝融来,玄冥继政蓐收去。

公知此道复能行,疏身霄汉何冥冥。

昼承三接君恩重,年老一朝臣义明。

爱身便是爱社稷,天下本身以为则。

宇宙何人不爱身,善与不善存乎识。

猗欤公全三达尊,此举可为万世式。

国子先生无马骑,不能出门望行麾。

忆公高谈壮公举,援笔纪事还成诗。

形式: 古风

题端铭徐馆丈双寿册

古称孝子必爱日,一日之养不以三公换。

岂谓温清及定省,裘葛轻细进修暖。

用力用劳俱有穷,小孝中孝宁知古人爱日之深衷。

立身行道为大矣,此岂悠悠能致功。

君家双寿表东海,积庆生儿似元凯。

五载留君白玉堂,夙夜有怀咏南陔。

君不见言公渡江造孔庭,学道弦歌教武城。

吴中贤豪先后虽相望,到今只数文学名。

况君承明擅著作,百僚师师焉不学。

养志曾参善守身,奚在斑衣始为乐。

吾亲双白亦远离,与君不遑同一思。

长歌祝君且自祝,俱享眉寿无穷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