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南岳寺普上人院一首

云深石涧寺,树老远公房。

终日风□□,□秋景气凉。

醍醐蒙□味,□□□□□。

□见无生理,空山坐道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云雾深邃的山中石涧寺,古树环绕着远公的居所。
整日里风声呼啸,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清凉。
浓郁的醍醐味道弥漫,却难以品尝到实质的滋味。
看透世间无常,独自在空山中修行道场。

注释

云深:形容山中云雾缭绕,深邃难见。
石涧寺:指建在山石涧边的寺庙。
远公房:指远公(晋代高僧)的住所,可能暗示隐居修行的环境。
风□□:原文此处可能缺失字,但推测是形容风声或风的状态。
□秋景气凉:秋天的景象让人心生凉意。
醍醐蒙□味:醍醐(乳酪上凝聚的精华)形容味道醇厚,此处可能缺字。
□□□□□:原文此处可能有遗漏,可能是描述某种难以触及的意境。
无生理:指世间万物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道理。
空山坐道场:在空寂的山中静心修行,如禅修场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藏于云雾之中的幽静寺庙的图景。"云深石涧寺,树老远公房",开篇便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座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古木参天的寺院。在这里,时间似乎静止了,只有风声伴随着诗人,穿越岁月的长廊。

"终日风□□,□秋景气凉",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凉爽。诗人似乎在诉说,即便是在炎热的夏末,也能在这座寺院中感受到清凉的秋风。

"醍醐蒙□味,□□□□□",这里通过对食物的描述,展现了寺庙生活的简单与纯净。醍醐即是豆腐的一种,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素食之一,其味道淡雅而不失丰富,正如诗人在寺中追求的心灵滋养。

"□见无生理,空山坐道场",结尾两句则深入探讨了哲学与宗教的层面。诗人或许是在表达对生命真谛的思考,或是对佛法中"无生"概念的体悟。在这片空寂的山野之中,诗人静坐于道场,寻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环境与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宁静与洁净的理想境界。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双林寺谒傅大士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长安逢故人

数年音信断,不意在长安。

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

一官今懒道,双鬓竟羞看。

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冯翊西楼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城馆酬王将军

谁能绣衣客,肯驻木兰舟。

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

归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楼。

何处看离思,沧波日夜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