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钵潭

潭水澄初地,长为洗钵供。

已能降虎豹,不问揽鱼龙。

溅沫溪莎碧,疏流石濑重。

此中清净理,继迹有禅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潭水清澈见底,长久以来供僧侣们洗涤钵盂。
这里已能驯服凶猛的虎豹,却不去过问捕捞鱼龙之事。
飞溅的水沫让溪边的莎草更加青绿,细流冲刷着石上的急流,声音沉重。
这清静之地蕴含的哲理,正是禅宗修行者相继追求的境界。

注释

潭水:指深邃而平静的水池。
澄初地:清澈见底,如同净化了最初的地方。
洗钵供:清洗饭钵,指僧侣日常的修行生活。
已能:表示已经能够。
降虎豹:比喻驯服凶猛之物,象征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不问:不去干涉或关心。
揽鱼龙:捕鱼捉龙,比喻世俗的追求。
溅沫:水花飞溅。
溪莎碧:溪边的莎草因水珠显得更绿。
疏流:水流疏通。
石濑重:石头上的急流声音沉重。
清净理:清静无为的哲理或佛法真理。
继迹:追随前人的足迹。
禅宗:佛教的一个宗派,强调直觉顿悟以求得解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水景象,潭水清澈,长久以来都用于洗涤钵器。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纯净的一种崇拜和向往。接下来的“已能降虎豹,不问揽鱼龙”则展现了潭水的神秘力量,即使是凶猛的虎豹也不敢轻易侵犯,这里的“不问”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溅沫溪莎碧,疏流石濑重”继续描绘了潭水周遭的自然美景,“溅沫”指的是飞溅的水花,而“溪莎”则是溪边的细草,这些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山谷图。至于“疏流石濑重”,则表达了潭水缓缓流过,经过石缝时所形成的小小激流,以及这种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的情景。

最后,“此中清净理,继迹有禅宗”则揭示了诗人对这片清净之地的深刻领悟。在这里,自然界不仅是美丽的,而是包含着哲学和宗教意义的。诗人似乎在暗示,这样的环境孕育出了禅宗的智慧,或许在这样的地方,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触摸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于内在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外在自然美与精神境界相融合的一种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2)

邢允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中美人歌

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

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游宣州琴溪同武平一作

灵溪非人迹,仙意素所秉。

鳞岭森翠微,澄潭照秋景。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游春

海岳三峰古,春皇二月寒。

绿潭渔子钓,红树美人攀。

弱蔓环沙屿,飞花点石关。

溪山游未厌,琴酌弄晴湾。

形式: 五言律诗

古意

家中酒新熟,园里叶初荣。

伫杯欲取醉,悒然思友生。

忽闻有奇客,何姓复何名。

嗜酒陶彭泽,能琴阮步兵。

何须问寒暑,径共坐山亭。

举袂祛啼鸟,扬巾扫落英。

心神无俗累,歌咏有新声。

新声是何曲,沧浪之水清。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