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林下春光明媚风儿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不多。
垂吊在空中的蛛丝冉冉飘动花枝静谧,远远的看见白鸟从石板路上面飞过。
忽而在山中怀念起旧时的朋友,多少回梦到洞口雾气缭绕的藤萝。
衣服沾满尘土最终要换下呵,好到湖边采荷花与菱角。

注释

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
冉冉:柔软下垂的样子。
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
旧时驿道多为石板辅成。
迢迢:形容遥远。
忽向山中怀旧侣(lǚ),几从洞口梦烟萝。
芰荷(:芰,菱。
荷,荷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晴朗之下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与过去的怀念。首联“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岩残雪已无多”以春风和煦、林间春色盎然开篇,接着“高岩残雪已无多”则点出冬去春来的季节更替,雪化冰融,生机勃勃。颔联“游丝冉冉花枝静,青璧迢迢白鸟过”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宁静与和谐,游丝飘荡,花朵静美,白鸟悠然飞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颈联“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以及在梦境中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尾联“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希望洗净尘埃,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宁静与和谐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自然和过去情感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雪夜

天涯久客岁侵寻,茆屋新开枫树林。

渐惯省言因病齿,屡经多难解安心。

犹怜未系苍生望,且得閒为白石吟。

乘兴最堪风雪夜,小舟何日返山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元夕二首(其一)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元夕二首(其二)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綵淡,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家僮作纸灯

寥落荒村灯事赊,蛮奴试巧剪春纱。

花枝绰约含轻雾,月色玲珑映绮霞。

取办不徒酬令节,赏心兼是惜年华。

如何京国王侯第,一盏中人产十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