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赞

大慈大悲大威德,补陀落山住孤绝。

三界轮回若热恼,一闻我名便清凉。

名虽可闻见不得,随所建立即如见。

施者受者不退心,常如心在光明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观世音赞》由宋代诗人李之仪创作,通过赞美观世音菩萨,表达了对慈悲与救赎的深刻信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大威德之力以及其在补陀落山的孤独绝境中的存在。

“大慈大悲大威德,补陀落山住孤绝。” 开篇即点明观世音菩萨的非凡特质——大慈大悲与大威德,居住在补陀落山的孤绝之地,暗示其超凡脱俗的存在状态。

“三界轮回若热恼,一闻我名便清凉。” 描述了众生在三界轮回中的痛苦与烦恼,而一旦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字,便能获得心灵的清凉与解脱,强调了观世音菩萨对于众生的救赎力量。

“名虽可闻见不得,随所建立即如见。” 进一步阐述了观世音菩萨名字的神秘与不可见性,但只要心中建立对菩萨的信仰,便如同亲眼见到一般,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施者受者不退心,常如心在光明里。” 最后两句表达了施与受之间的和谐与坚定信念,即使在黑暗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光明,寓意着通过信仰与善行,人们能够克服困难,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光明。

整体而言,《观世音赞》不仅是一首对观世音菩萨的颂歌,也是对信仰、慈悲与救赎精神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对人性美好面的向往。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维摩居士赞

毗耶离城,此去几许。一睹慈光,如到其所。

八万四千,翻风驾雨。枯者即荣,堕者斯举。

周遍恒沙,了无一语。

形式: 押[语]韵

慧严永长老赞

我昔同登法云地,道场不异耆闇山。

指出后身自在通,当日曾闻新受记。

秀眉明目坏色衣,谁其写成比丘相。

只这便是紫金容,在在处处咸恭敬。

形式: 古风

西庵琳老真赞

西庵老人,谁不赞叹。东辙西蹊,路头坐断。

维三昧力,化身千百。北雨南云,青天霹雳。

岂待形容,何处不见。须知闹市里,便是百草头荐。

形式:

常州荐福琄老真赞

无形而袭人之鼻者香,不谋而同人之舌者名。

名因香而及远,香因名而有声。

然则红梅老子固如是乎。投闇即闇,投明即明。

随波逐浪,应物观形。

夫是之谓驴手佛脚,而真得无学于保宁者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