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贺贻孙的《雨》描绘了一幅雨中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的动态美和季节转换的微妙。首句“急雨来石壁,飘然空外泻”形象地刻画了雨点猛烈地击打在石壁上,然后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情景,富有力度和空间感。
接下来,“远树湿残红,徘徊莺不下”通过湿润的远树和不愿离去的黄莺,传达出雨后清新与生机,以及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好鸟尚惜春,孤花已报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季节更替,鸟儿珍惜春光,而孤独的花朵预示着夏天的到来。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雨势的变化和诗人的情感投射:“铁马从东来,阴云惨欲射”,这里的“铁马”暗喻风雨之强劲,阴云密布,仿佛带着杀气。诗人担忧在这样的天气下,隐居蟠溪的人可能连蓑笠都来不及准备。
最后两句“寄愁与东风,注目寒江夜”表达了诗人将内心的忧虑寄托给东风,同时凝视着寒冷江面的夜晚,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切。
整体来看,贺贻孙在这首诗中以雨为媒介,寓情于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既有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也有对友人的挂念,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