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棹歌(其二十)

徐园青李核何纤,未比僧庐味更甜。

听说西施曾一搯,至今颗颗爪痕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其二十)》,主要描绘的是徐园中的青李。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徐园青李的口感,认为它们虽然核细肉甜,但并不及僧庐中的味道更为独特。他还提及了一个传说,据说西施曾经品尝过这些青李,以至于每颗果子上都留下了她指甲的痕迹,增添了诗意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整体上,这首诗以轻盈的笔触,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徐园青李的赞美和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

收录诗词(300)

朱彝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字:锡鬯
  • 号:竹垞
  • 籍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生卒年:1629~1709

相关古诗词

鸳鸯湖棹歌(其二十一)

藉袈桥上水松牌,白石登登雁齿阶。

曾记小时明月夜,踏歌连臂竹邻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鸳鸯湖棹歌(其二十二)

谷水由来出小湖,渚城辟塞总春芜。

战场吴楚看犹在,折戟沙中定有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鸳鸯湖棹歌(其二十三)

金鱼院外即通津,转粟千艘压水滨。

年少女墙随意望,缝衣恰对柁楼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鸳鸯湖棹歌(其二十四)

怀家亭馆相家湖,雪艇风阑近已芜。

犹有白蘋香十里,生来黄蚬蛤蜊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