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堂

乱山苍苍溪曲盘,烟林漠漠风生寒。

地幽景绝岂易到,中隐萧寺环峰峦。

山僧淳朴寺亦古,筑室为堂蔽风雨。

深静岂与众缘同,万法不传归妙处。

堂前流水自涓涓,屋外松篁不计年。

衲子一念俱已尽,不数岁月明晦迁。

我来兹堂息尘虑,终日忘形得深趣。

明朝缰锁西复东,谩写微言题所寓。

形式: 古风

翻译

群山苍茫,溪流曲折蜿蜒,烟雾笼罩的树林中寒风阵阵。
这幽深之地景色绝美,寻常人难以涉足,山中有座隐藏的寺庙环绕着峰峦。
山中的僧人质朴,寺庙古老,他们建起房屋以遮风挡雨。
这里深沉宁静,与世无争,佛法的奥秘只在其中领悟。
堂前流水潺潺,屋外松竹翠绿,不知生长了多少年。
僧人一心向佛,不计时日变迁,对世间琐事早已看破。
我来到此堂,洗涤尘世烦恼,整天沉浸于深远的意境。
明日又要踏上旅途,随意写下些微言,以此寓言我的所见所感。

注释

乱山:群山。
苍苍:苍茫。
溪曲盘:溪流曲折。
漠漠:烟雾弥漫。
地幽:幽深之地。
景绝:景色绝美。
中隐:隐藏。
萧寺:寂静的寺庙。
妙处:佛法的奥秘。
涓涓:潺潺。
不计年:不知多少年。
衲子:僧人。
尘虑:尘世烦恼。
深趣:深远的意境。
缰锁:旅途。
微言:寓意深刻的言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寺庙的宁静与孤独,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内心世界的深邃。

"乱山苍苍溪曲盘,烟林漠漠风生寒。"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荒凉而又神秘的自然环境,山川蜿蜒,溪流曲折,林中烟雾弥漫,风吹过时带着几分寒意,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地幽景绝岂易到,中隐萧寺环峰峦。"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寺庙所处位置的偏远与难以到达,它隐藏在深山之中,被连绵的山峰环抱,这种地理位置加剧了寺庙的隔绝感。

"山僧淳朴寺亦古,筑室为堂蔽风雨。" 这两句描写了居住于此的僧人纯真质朴,以及寺庙本身的古老和坚固,它不仅是僧人的栖息之所,也是抵御自然风雨的避难所。

"深静岂与众缘同,万法不传归妙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深静氛围的赞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深奥佛法的向往,这里所说的“众缘”是指世俗的纷争和牵绊,而“万法不传”则暗示了佛法的高深莫测,只有在这般深静之处才能领悟。

"堂前流水自涓涓,屋外松篁不计年。" 这两句描写了寺庙前的清泉和周围古老的松树,这些景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强化了诗人对时间之外静谧世界的向往。

"衲子一念俱已尽,不数岁月明晦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已经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和牵挂都抛诸脑后,不再计较世俗中的岁月更替。

"我来兹堂息尘虑,终日忘形得深趣。" 这两句直接表明了诗人来到这座寺庙的初衷,那就是摆脱尘世的忧虑,通过终日的静坐忘却形骸,获得内心的深邃乐趣。

最后两句"明朝缰锁西复东,谩写微言题所寓。" 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解脱束缚、自由自在的向往,以及想要留下些许文字,记录这份难得的宁静和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是一篇高质量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2)

叶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绿筠轩

萧萧箨龙苍且绿,直节凌云长丛玉。

高标自是绝尘埃,便使人间无点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沃]韵

九日

闭门不作登高计,独卧沧江寂寞滨。

原草晚明初见烧,野萸秋老渐多辛。

一家悬系天南北,八口萧条鬼故新。

剩有昔年衢祭泪,白云黄叶每愁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示郭仲达(其二)

男子升沉虽系天,风花高下亦俄然。

功名未老终归手,富贵须时小著鞭。

落魄羁怀长道路,苍茫客面染风烟。

张仪此舌欣无恙,谈笑封侯会有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示郭仲达(其一)

撮发从游成潦倒,拍肩话旧叹蹉跎。

年来对酒诗狂减,老去伤时愁绪多。

顾我曳裙今尚尔,念君求禄竟如何。

不应例合俱穷踬,造化儿痴故作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