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送罗孟弼》其一,通过“平步蟾宫脚失梯”这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主人公罗孟弼在仕途上遭遇的挫折与遗憾。首句“平步蟾宫脚失梯”中,“平步蟾宫”象征着轻松达到高处,而“脚失梯”则暗示了意外的跌落或失败,巧妙地表达了才子命运的无常和不测。接下来的“当年才命巧相违”,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捉弄,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避免命运的不公。
后两句“遭时何必由场屋,但著青袍骑马归”则表达了对传统科举制度的反思。诗人认为,成功不必依赖于科举考场,即使身着青袍,也能以其他方式实现归隐或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观点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是对个人命运多元化的肯定,鼓励人们寻找除科举之外的其他人生路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个人价值和命运多样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