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辩良至荐福塔头

晓寻幽处一牛鸣,空雾依迷失化城。

茗碗薰炉重问讯,竹溪松坞共经行。

云昏洲渚雨还作,风入菰蒲潮欲生。

此地相逢复相别,江天病眼向谁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汪辩良在荐福塔头相聚又分别的情景,充满了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

首联“晓寻幽处一牛鸣,空雾依迷失化城”以清晨的宁静开始,牛鸣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空蒙的雾气中,化城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颔联“茗碗薰炉重问讯,竹溪松坞共经行”转而描写两人相聚时的温馨场景。通过泡茶、熏香等细节,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两人一同漫步于竹溪松坞之间,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这份和谐与默契跃然纸上。

颈联“云昏洲渚雨还作,风入菰蒲潮欲生”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变幻。乌云笼罩洲渚,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势;风吹过菰蒲,似乎预示着潮水即将上涨。这些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

尾联“此地相逢复相别,江天病眼向谁明”表达了诗人对相聚与离别的感慨。在这样的美景中相遇,却又不得不面对离别的现实,使得诗人不禁感到迷茫和伤感。尤其是“病眼”一词,既可能指实际的身体状况,也可能象征内心的疲惫或情感的脆弱,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与离别的哀愁,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翁养源因先冢瑞松作亭求诗

樛枝偃盖蔚相扶,绝胜分封五大夫。

天遣岁寒双干合,人言江左百城无。

闻孙为表祠丛胜,好事争传宰树图。

肯学并柯桃与李,四时佳色照黄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过宁国小岭

步历崔嵬数百寻,垂堂漫许戒千金。

年来世事总如梦,老去儿曹长挂心。

听雨不眠那夜永,行山未遍忽秋深。

天寒更度宛陵水,霜月欲生风满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东安许明府同里之亲任满回家求诗为别即席赋此兼简熊使君

三载相依葛与瓜,一尊为别忽天涯。

君先归路经回雁,我正幽栖似浣花。

好去乘时追俊彦,莫嗔无力荐才华。

城中若见渔樵客,须问浮溪老圃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汴中偶题

蜻蜓斜日立帘钩,燕子新晴语柁楼。

熠熠晚花随意得,茫茫春水此生浮。

无官可缓三人带,有子能胜十具牛。

老大拂衣归去好,莼鲈何必待清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