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香炉峰道人

常思峰顶叟,石窟土为床。

日日先见日,烟霞多异香。

冥心同槁木,扫雪带微阳。

终必相寻去,斯人不可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常常想念山顶的老者,他的床铺是石窟中的泥土。
每天他都比太阳先看到太阳升起,烟雾云霞中弥漫着奇异的香气。
他心境如枯木一般静寂,扫雪时也沐浴着微微的阳光。
最终我们一定会去找他,这样的人都不能忘记。

注释

峰顶叟:山顶上的老者。
石窟:山洞或石窟。
土为床:以泥土为床铺。
日日:每天。
烟霞:云雾和朝霞。
冥心:内心平静。
槁木:枯木,形容心境清寂。
扫雪:清扫积雪。
微阳:微弱的阳光。
相寻去:寻找对方。
斯人:此人,指代老者。
不可忘:不能忘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隐逸之人的深切思念与赞美。开篇"常思峰顶叟,石窟土为床"两句,表达诗人经常思考那位生活在高山上的道人,他的住所是自然的洞穴,用大地作为卧榻。这不仅展示了道人的简朴与回归自然,而且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日日先见日,烟霞多异香"表达了在山中,每天都能亲眼目睹日出的壮丽景象,以及那里的清新空气与奇特的花草香气。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美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道人所处环境的赞赏。

"冥心同槁木,扫雪带微阳"则进一步刻画了道人的高尚品格。这里的“冥心”指的是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槁木”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贞不屈,这里用来比喻道人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扫雪带微阳,则是形容道人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仍能感受到生命中的温暖和希望。

最后两句"终必相寻去,斯人不可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道人的深情与敬意,以及他决心要寻访此人的愿望。这里的“斯人”是指那位道人,而“不可忘”则强调了诗人对他的怀念之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隐逸生活态度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超越尘世追求的向往。这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怀念,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探索。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怀诸葛珏二首(其一)

诸葛子作者,诗曾我细看。

出山因觅孟,踏雪去寻韩。

谬独哭不错,常流饮实难。

知音知便了,归去旧江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怀诸葛珏二首(其二)

羸马与羸童,微吟冒北风。

店孤僧共歇,日落思无穷。

囊草无非刺,魏人那识公。

莺花五陵道,去去与谁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怀钱唐罗隐章鲁封

二子依公子,鸡鸣狗盗徒。

青云十上苦,白发一茎无。

风涩潮声恶,天寒角韵孤。

别离千万里,何以慰荣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怀高真动二首(其一)

知尔今何处,孤高独不群。

论诗唯许我,穷易到无文。

贳酒儿穿雪,寻僧月照云。

何时再相见,兵寇尚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