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叔通见寄四首韵(其二)乞米

掀髯停杯一问之,细读白柄长镵诗。

我生托子以为命,世路艰危徒尔为。

北阙不才书莫上,西山有味去何辞。

流风馀韵只在眼,须信古今同一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放下酒杯,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仔细阅读你手中的白柄长锄诗。
我将我的生活寄托在你身上,如同依赖生命,世间的艰难险恶,这一切都只是徒然罢了。
对于朝廷的选拔,我自知才能不足,不再寄予厚望,西山的隐逸生活反而更吸引我,离开又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那些流传的风雅遗风和你的诗韵,我都看在眼里,深信无论古今,美好都在同一个时间里存在。

注释

掀髯:形容动作豪放,掀起胡须。
白柄长镵:白柄的长锄,古代农具,也可指代诗作。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常代指朝廷。
西山:象征隐居之地,远离尘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学箕的作品,名为《次叔通见寄四首韵其二乞米》。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物质困顿中的无奈和对知识分子处境的深刻理解。

"掀髯停杯一问之,细读白柄长镵诗。"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饮酒之余,对着书卷沉思,以古人的诗篇来慰藉自己孤独的心灵。"掀髯"即撩起胡须的样子,常用以形容思考或感叹的情景;"白柄长镵诗"则是指古代文人留下的墨香翰墨。

"我生托子以为命,世路艰危徒尔为。"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与悲观。他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文字之中,感叹世事艰难,自己只是在其中挣扎求存。

"北阙不才书莫上,西山有味去何辞。" 这里作者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地位的无奈和渴望。"北阙"指的是朝廷或官府,"不才书莫上"意味着自己没有才能无法在官场中立足;而"西山有味"则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又不得不留恋世俗。

"流风馀韵只在眼,须信古今同一时。"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传承的珍视和时间感知上的超脱。他认为尽管时代更迭,但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上不同年代的共同精神。

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无法彻底摆脱世俗,又渴望通过文化艺术来实现自我价值。在这种纠结中,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情感,构筑了一幅充满哲思的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204)

刘学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字:习之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溪园纪实韵

随地安身乐有涯,万钟于我我何加。

左蛮右触真成幻,浮利虚名总是花。

草茁玉英新药笼,火添金鼎旧丹芽。

异时相见无惊讶,漆点双瞳脸莹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舟行三章(其三)

容与兮扁舟,长吟兮閒情。

白石兮离离,秋云兮霙霙。

我思兮先庐,水潭兮山屏。

帐空兮鹤怨,人去兮猿惊。

早赋兮归来,涉园兮欣欣。

形式: 古风

舟行三章(其二)

扁舟兮容与,浮云兮舒卷。

波澄兮练横,山秀兮屏展。

散发兮平冈,濯缨兮清浅。

皇皇兮何之,路长兮悠缅。

早赋兮归来,迷途兮未远。

形式: 古风

舟行三章(其一)

桂棹兮兰桨,溯流兮沿洄。

天迥兮空明,湍激兮声哀。

水落兮石出,路转兮溪回。

鸥飞兮山净,鱼戏兮藻开。

淹留兮何为,盍赋兮归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