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辰州》,是清末近现代初的学者章炳麟所作。章炳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天道有兴废,神仙非久长。”开篇即以天道无常、神仙终会消逝的哲理,引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接着,“避秦留怪伟,多难此瞻望。”通过“避秦”这一典故,暗指历史上的避乱与迁徙,同时“怪伟”二字描绘了在艰难时局中人们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智慧。随后,“熏穴兵符峻,探丸盗迹狂。”这两句则揭示了战争年代的残酷与混乱,兵符的严格控制与盗贼的猖獗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社会动荡的另一面。
最后,“缘流问渔父,相对涕沾裳。”借用《楚辞·渔父》中的典故,诗人以渔父自喻,与之对话,表达了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面对历史的洪流,诗人与渔父相对而坐,泪水不禁沾湿衣裳,这既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社会、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章炳麟作为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