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祖制》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代制度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现象的反思。
首联“乾隆旧额尚能寻,祖制平时有九箴”点明了主题,乾隆时期的旧规还能在当今找到痕迹,祖宗制定的制度平日里有九条准则。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古代的制度与现今的社会状况相对照,暗示了传统价值与现代治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颔联“祗道诸侯春不贡,岂闻四裔暗相侵”通过“诸侯春不贡”和“四裔暗相侵”的描述,反映了古代诸侯按时进贡的秩序与现今边疆可能存在的隐秘威胁。这里的“诸侯春不贡”象征着古代政治秩序的稳定,“四裔暗相侵”则暗示了现代边防安全的潜在风险,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注。
颈联“坐谈都尉思搜粟,骤贵中郎解摸金”进一步探讨了古代官吏的职责与现代官员的行为。通过“坐谈都尉思搜粟”(坐着谈论的都尉思考如何收集粮食)和“骤贵中郎解摸金”(突然变得富有且懂得如何处理财富的中郎),诗人对比了古代官员勤勉为国与现代官员可能存在的贪污腐败问题,表达了对官员道德操守的担忧。
尾联“碎首青蒲争耗羡,百年谁识老成心”以“碎首青蒲争耗羡”(官员为了增加收入而不惜手段)和“百年谁识老成心”(谁能理解那些老成持重之人的真正用心)收束全诗。这一联揭示了古代官员为了国家利益而努力的场景与现代官员可能为了个人私利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现象,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逐渐流失的感慨,以及对坚守正直、忠诚国家的官员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对传统制度的怀念、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注、对官员道德操守的担忧以及对坚守正直之人的敬仰,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