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往沈阳

插柳边关当女墙,承平父老见耕桑。

早通靺鞨求神鹘,曾向丁零案盗羊。

始祸至今成孟浪,寻盟当日费周防。

区区卧榻何劳问,已割昭陵作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的《送人往沈阳》。诗中描绘了边关的景象,以及历史上的冲突与盟约,最后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插柳边关当女墙”,以柳树象征边关的防御设施,形象地描绘了边关的景象。接着,“承平父老见耕桑”一句,展现了边关地区在和平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耕种与收获的场景,体现了生活的安定与富足。

“早通靺鞨求神鹘,曾向丁零案盗羊”两句,通过描述古代民族间的交往与冲突,反映了边关地区的历史背景。靺鞨与丁零之间的互动,既有和平的交流,也有因争夺资源而产生的冲突。

“始祸至今成孟浪,寻盟当日费周防”则揭示了历史上的冲突往往源于误解或小事件的扩大化,而寻找盟约的过程充满了周密的防备和谨慎。这两句蕴含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提醒人们避免无谓的纷争。

最后一句“区区卧榻何劳问,已割昭陵作战场”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即使在小小的安逸之地,也不应忘记战争带来的破坏。昭陵作为皇家陵墓,被比喻为和平的象征,如今却成为了战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讽刺,也是对和平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边关景象、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关怀。

收录诗词(263)

李希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惜花

窈窕馀香满眼时,往年独对惜分携。

桃明柳媚不能奈,燕舞莺啼相与期。

铁骑勒春真造次,金钗催暮太支离。

小楼昨夜有风雨,君在梦中应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辛夷

墙角辛夷一尺高,花开如雪复如毛。

红衰绿减自兹始,忌雨嫌风毋乃劳。

既以阴多长虫蚁,更兼地僻杂蓬蒿。

同时僵李能相待,侥倖偏输露井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玉兰

长安二月三月交,玉兰试花初解苞。

谁令喝道杀风景,并欲煎酥充夜庖。

芜没暂当随澧芷,太平仍拟致淮茅。

植根得所非难事,咫尺梧桐有凤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酴醾

笃耨丛中未忍芟,岁寒曾遣伴松杉。

半开已似蛇探穴,全放真如马脱衔。

沈水未宜来刻画,殿春原不畏讥谗。

承恩药树解为态,独锡嘉名出殿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