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

屏山懒未展,梦觉潇湘秋渐远。

才报妆楼过雁,又嘹唳带星,寒鸦天半。

西风尚缓,问碧云、何事催趱。

天涯路,为谁旧约,破晓送凄怨。刚断,凉蝉幽咽。

只客里、雕梁尘掩,归期难问去燕。

想故里荒村,斜阳何限。昭阳能几见。

便做弄、凭高数点。林枝借、未飘红叶,忍自召霜霰。

形式: 词牌: 霓裳中序第一

鉴赏

这首《霓裳中序第一》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游子离乡背井,思念故乡的凄美画面。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屏山未展、梦醒秋意、雁过带星、西风催寒、归期难问等景象串联起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思乡之情。

“屏山懒未展,梦觉潇湘秋渐远。”开篇即以屏山未展、梦醒后秋意渐浓的场景,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才报妆楼过雁,又嘹唳带星,寒鸦天半。”通过雁过带星、寒鸦飞翔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寒冷,同时也寄托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西风尚缓,问碧云、何事催趱。”西风虽缓,却似乎在催促着什么,这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紧接着,“天涯路,为谁旧约,破晓送凄怨。”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牵挂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

“刚断,凉蝉幽咽。”凉蝉的叫声,既凄凉又幽远,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只客里、雕梁尘掩,归期难问去燕。”身处异乡,连归巢的燕子都难以寻觅,更不用说归期了,这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想故里荒村,斜阳何限。”想象中的故乡,荒村斜阳,无限凄凉,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昭阳能几见。便做弄、凭高数点。”昭阳,此处可能指代月亮或星辰,表达了主人公对月明星稀之夜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遥不可及。“林枝借、未飘红叶,忍自召霜霰。”林间的枝条借着秋风,还未等到红叶飘落,就已经迎来了霜霰的侵袭,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游子离乡背井时的孤独、思念与无奈,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思乡之作。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三部乐

京辇馀韶,倩细仗锦装,更开花国。

画栏深院,难得珍丛都集。

约珂里、仙侣霓裳,趁绮共醉,钿板低拍。

部头进点,柘鼓清歌争发。

羊车几催密字,有押衙皂帽,代传花叶。

尽教语留紫燕,队排银鹘。

恁伊州、一时舞彻,红烛底、都忘坠月。

珠绕翠匝,防拥髻、灯背愁绝。

形式: 词牌: 三部乐

换巢鸾凤

客里欢娱,恁萦情锦瑟,旧恨明珠。

雷塘春去尽,霞峤月来孤。金筝吹换小单于。

劝人眼前,相依玉壶。银河浅,问几日、鹊桥偷渡。

延伫,灯几炷。车转细雷,人带黄梅雨。

钿扇风轻,练裙香并,消受垂帘低语。

争道秦青旧风流,泥人无恙灵和树。

应猜防,屧声来、莺燕知处。

形式: 词牌: 换巢鸾凤

烛影摇红

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

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刚听雏尼噪栋。

报尚书、铜槃馔拥。袖薰朝罢,禅侣分餐,催笺传送。

碫磨齐馀,蜜梅香搞经帘重。

便思一醉泥金貂,笑发床头瓮。烛蕊银荷缀凤。

倩双花、金尊对捧。愿从今后,绣衮渔蓑,翠蛾长共。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一枝春

暖人春幡,乍东风、蕙转冰成酥雨。

湘梅过了,又是霏香雾。

琳宫磬度,正金箓、玉晨宵御。

应艳道、瑶草琪花,近覆醮坛鹓鹭。如闻秀郊人语。

笑声来胜似,灯明箫鼓。鳞鳞翠瓦,渐造玉檐琼宇。

凉蟾借取,讶窗近、夜珠来处。

还自检、银烛风帘,细商词句。

形式: 词牌: 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