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中左司自丹丘欲家豫章至湓浦而止余自九峰往见之二首(其一)

雁荡天台看得足,却搬儿女寄蓬窗。

径来漳水谋三顷,偶爱庐山家九江。

名节逼真如醉白,生涯领略类湘庞。

向来万事都休理,且听楼钟一夜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陈莹中左司自丹丘欲家豫章至湓浦而止余自九峰往见之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陈莹中左司从丹丘迁居豫章的计划,以及释德洪前往见他的情景。

首句“雁荡天台看得足,却搬儿女寄蓬窗”表达了陈莹中左司在雁荡山和天台山等地游历后,决定将家人安置在简陋的蓬屋中,显示出他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生活实际的考量。

接着,“径来漳水谋三顷,偶爱庐山家九江”描述了陈莹中左司打算在漳水边谋得三顷土地,在庐山建立家园,最终选择了九江作为定居地,体现了他对于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向往与选择。

“名节逼真如醉白,生涯领略类湘庞”则赞美了陈莹中左司的高尚品格和生活态度,将其比作醉白(可能是指宋代画家李公麟)和湘庞(可能是对古代人物的引用),暗示其名节高洁,生活体验丰富且深刻。

最后,“向来万事都休理,且听楼钟一夜撞”表达了释德洪对陈莹中左司生活态度的理解和共鸣,认为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放下,现在只需静听楼钟声,享受当下,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陈莹中左司迁居的决策过程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释德洪对其生活态度的认同与赞赏。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陈莹中左司自丹丘欲家豫章至湓浦而止余自九峰往见之二首(其二)

与公灵鹫曾听法,游戏人间知几生。

夏口瓮中藏画像,孤山月下认歌声。

翳消已觉华无蒂,矿尽今知珠自明。

远壑夕阳残雨后,一番飞絮满江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李端叔见寄

一官游戏且同尘,梦寐江湖亦可人。

轩冕久知身是寄,鱼虾才说口生津。

解嘲镜里萧疏发,时吐毫端浩荡春。

自古浯溪好风月,买山终欲与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赴太原狱别上蓝禅师

平昔巾盂共空壁,只今楼观碍层霄。

道心针水妙应在,俗眼云泥谩觉遥。

道路为家身是寄,死生如梦意全消。

明年五顶东游遍,来听吴音发海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太原还见明于洪水上蓝问明别后尝寓则曰十年客云居感叹其高遁作此

清软吴音笑展眉,芳鲜犹在雪霜姿。

十年不下欧峰顶,一旦肯来漳水湄。

湘巘春深重记处,风瓯雨歇对闻时。

红尘未可因藏迹,要卜云泉结后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