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上怀玉

渺渺枫树秋,送僧上怀玉。

白云度绝巘,清寒满深谷。

杖头挂萝薜,笠外见鸿鹄。

却笑懒残隘,随缘受荣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诗人送别僧人上怀玉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深。

首句“渺渺枫树秋”,以“渺渺”形容秋日枫林的辽阔与遥远,枫叶在秋风中摇曳,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离别的氛围。接着,“送僧上怀玉”点明了事件的核心,僧人即将前往怀玉山修行或讲经,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越。

“白云度绝巘,清寒满深谷”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白云轻盈地穿越高耸的山峰与山谷中弥漫的清寒形成鲜明对照,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僧人旅程的孤独与清寂。白云象征着自由与超脱,而深谷则代表了尘世的束缚与现实的沉重。

“杖头挂萝薜,笠外见鸿鹄”描绘了僧人行旅中的情景。杖头挂着藤蔓,不仅方便行走,也象征着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笠外见到鸿鹄,鸿鹄飞翔于天际,象征着僧人的志向高远,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宽广。

最后一句“却笑懒残隘,随缘受荣辱”表达了对懒残(佛教中的一位苦行僧)的讽刺与对僧人智慧的赞美。懒残因生活简朴而被误解为懒惰,但真正的智者能够随缘而行,不受外界荣辱的影响,体现了佛教中“无我”、“随缘”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僧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文叔为粮料不月日求去作真州守

杜老有新语,人生五马贵。

仪真亦不恶,温饱可自慰。

名宦百年尔,渐觉诚鲜味。

才归鹓鹭行,勇去复何谓。

岂念师旅馀,淮民短生气。

疮痍尝抚摩,坐视或嘘欷。

挺身收左符,于此见洪毅。

我为一长吟,雅志其髣髴。

形式: 古风 押[未]韵

宋倅告老得请而归

挂冠归海峤,樟坡可高亭。

无愧邴曼容,如疏傅汉廷。

广平心铁石,大雅非蝇营。

灵山玉溪波,二年惊屏星。

澹然每无竞,举足皆典刑。

宦情随牒移,蜀庄以沉冥。

从他俗态度,众醉惟独醒。

黄钟鸣瓦釜,螭龙为蝘蜓。

衰容固儿戏,白眼孰肯青。

吾侪安处顺,抵掌即忘形。

幽绝有烟霞,荒野多林坰。

春泽可巾车,秋水可扬舲。

耳畔震风雨,澒洞飞雷霆。

黜陟既不闻,奚暇分渭泾。

咄哉市朝子,车马弗肯停。

翻覆五鼎亨,菹醢而膻腥。

敛收四方志,保息存黄庭。

鹪鹩栖枝足,鹏运空南溟。

我家涧谷底,公常念伶俜。

祖帐为长歌,乾坤本清宁。

形式: 古风

赠刘叔骥县尉苕溪家也

西风苕水清,春日卞山横。

莫问桃花红,但说莼菜生。

骚人居是间,俛仰得其情。

公家文章家,三世蜚英声。

为予父子交,岂特青眼明。

凄凉四十年,道旧谁复听。

只今冰溪水,流波照空城。

公来坐涧谷,忍闻千载名。

世道日浇伪,出语皆可惊。

东望章泉山,尚足坚此盟。

形式: 古风

赵十读通鉴有诗和韵赠之

胸蟠万卷富,莫受半点尘。

治道杂朱紫,圣涂缠荆榛。

谁将十七史,一笔能具陈。

论说兼轲雄,纪载由周秦。

首明礼与分,世变损益因。

裕陵锡序尊,惟恐书易沦。

后学今如何,识治宜蔚彬。

区区李唐臣,魏陆犹言仁。

南北固分合,夷夏宁屈伸。

往哉涑水翁,元祐第一人。

帝谓胜荀悦,我生岂不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