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功虽未及,地力信非常。
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
无年皆有获,后种亦先芳。
膴膴盈千亩,青青保万箱。
何须祭田祖,讵要察农祥。
况是春三月,和风日又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荣的农村景象,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开篇“人功虽未及,地力信非常”两句,表明土地的肥沃与自然力的强大超过了人类的劳动,这里暗示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过度的人文态度。
接着,“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指出并非所有作物都适合早期播种,而是某些作物如黍稷等更适合晚些时节种植,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作物特性的认知。
“无年皆有获,后种亦先芳”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农业景象,无论何年都会有收成,即便是较迟后的播种,作物也能迅速生长、开花结果。这不仅展现了土地的丰饶,也反映出诗人对农业生产充满希望和乐观的态度。
“膴膴盈千亩,青青保万箱”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农作物蓬勃生长、收成丰厚的情景,其中“膴膴盈千亩”形容田野里作物茂盛的景色,而“青青保万箱”则具体指出了粮食储备充足,体现出农业生产的成功与富饶。
在后两句中,“何须祭田祖,讵要察农祥”表达了诗人认为只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土地和农业的自然周期,就不需要特别的仪式或是过分担忧农事的吉凶,这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信任。
最后,“况是春三月,和风日又长”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而温暖且持久的风和阳光正好促进作物生长,这也增添了一份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农业知识,更通过诗意抒情,展现了古人对于农业生产、土地肥沃以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不详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中曾应进士试。事迹见《文苑英华》卷一八九省试州府试诗。《全唐诗》存诗2首
楼上秦时镜,千秋独有名。
菱花寒不落,冰质夏长清。
龙在形难掩,人来胆易呈。
升台宜远照,开匣乍藏明。
皎色新磨出,圆规旧铸成。
愁容如可鉴,当欲拂尘缨。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叶帝谟。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季春三月里,戴胜下桑来。
映日华冠动,迎风绣羽开。
候惊蚕事晚,织向女工裁。
旅宿依花定,轻飞绕树回。
欲过高阁柳,更拂小庭梅。
所寄一枝在,宁忧弋者猜。
瘴江西去火为山,炎徼南穷鬼作关。
从此更投人境外,生涯应在有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