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楼上秦时镜,千秋独有名。
菱花寒不落,冰质夏长清。
龙在形难掩,人来胆易呈。
升台宜远照,开匣乍藏明。
皎色新磨出,圆规旧铸成。
愁容如可鉴,当欲拂尘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面古老的铜镜,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故名“秦镜”。诗中通过对镜的形状、质地和使用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刻画,展现了镜子不仅是观察容貌的工具,更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传承。
“楼上秦时镜,千秋独有名。”两句表明这面镜自古以来便享有盛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这里既描绘了镜的年龄,也烘托出其价值非凡。
“菱花寒不落,冰质夏长清。”镜面的光洁如同菱角花般晶莹剔透,即使在寒冷之中也不失去它的光泽;即便是炎热的夏季,其质地也能保持清凉,这两句强调了镜子的珍贵与特殊。
“龙在形难掩,人来胆易呈。”这里借助于“龙”这一文化符号,形容镜子内蕴的力量非凡,即使是隐秘的存在,也难以隐藏其威仪;而当有人靠近,它便毫不犹豫地展现出所有的一切。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镜这一古老文物的敬畏之心。
“升台宜远照,开匣乍藏明。”诗人建议在高台上使用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观赏其光辉;而当不用时,则应将其妥善收藏,以保存其明亮。这两句强调了镜子的珍贵以及正确的保养方式。
“皎色新磨出,圆规旧铸成。”镜面经过打磨后呈现出新的光泽,而其形状则是由古老的工艺铸造而成。这里展示了镜子在技术上的精湛和历史的沉淀。
最后,“愁容如可鉴,当欲拂尘缨。”诗人在面对这面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镜子时,不禁产生了一丝忧虑,仿佛镜中也能映射出自己的心境;而当想要抚摸镜面上的光泽之际,却又忍不住要轻拂去那历史尘埃。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这面古老镜子深厚的情感以及其文化内涵的尊重。
不详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中曾应进士试。事迹见《文苑英华》卷一八九省试州府试诗。《全唐诗》存诗2首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叶帝谟。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季春三月里,戴胜下桑来。
映日华冠动,迎风绣羽开。
候惊蚕事晚,织向女工裁。
旅宿依花定,轻飞绕树回。
欲过高阁柳,更拂小庭梅。
所寄一枝在,宁忧弋者猜。
瘴江西去火为山,炎徼南穷鬼作关。
从此更投人境外,生涯应在有无间。
离忧耿未和,春虑忽蹉跎。
择木猿知去,寻泥燕独过。
惊花翻霁日,垂柳拂烟波。
激意屡怡赏,无如乡念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