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十一首(其一)

凤凰览德辉,奋翅翔千仞。

矫矫孤竹子,求仁斯得仁。

於心有不厌,视世等埃尘。

俯仰志不屈,又不辱其身。

圣言一以宣,万古无缁磷。

谁言首阳山,卓与嵩华邻。

采采山中薇,愧尔肉食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咏逸民十一首(其一)》由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通过对凤凰、孤竹子及逸民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高尚品德和独立人格的赞美。

首句“凤凰览德辉,奋翅翔千仞”,以凤凰象征高洁之士,它们在道德光辉的引领下,展翅翱翔于崇山峻岭之间,寓意着追求卓越品质与崇高理想的人们,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能勇往直前,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

接着,“矫矫孤竹子,求仁斯得仁”,将孤竹子作为追求仁义的典范,强调了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实现内心所向往的仁义之道。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肯定,也是对坚守正义、追求真理精神的颂扬。

“於心有不厌,视世等埃尘”一句,表达了内心对道德追求的执着与满足,将世俗视为微不足道,凸显出高尚人格的纯净与伟大。

“俯仰志不屈,又不辱其身”,进一步强调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压力所动摇,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侮辱。

“圣言一以宣,万古无缁磷”,指出圣贤的教诲如同永恒的灯塔,指引着后世之人,使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能保持内心的光明与纯洁。

最后,“谁言首阳山,卓与嵩华邻。采采山中薇,愧尔肉食人”,以首阳山与嵩华山的对比,表达了对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逸民生活的向往与敬佩。同时,通过采摘山中薇菜与讽刺那些贪图荣华富贵之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对简朴生活与高尚情操的推崇。

综上所述,《咏逸民十一首(其一)》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高尚品德和独立人格的赞美,以及对追求真理、坚守正义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咏逸民十一首(其二)

劳生本非情,禄仕吾不苟。

古来畎亩间,亦有沮溺叟。

依依偶耕心,千载思尚友。

中道世所难,狂狷诚足取。

如何绝代下,相知不忠厚。

仲尼不复作,斯怀向谁道。

形式: 古风

岁莫和刚父杂诗四首(其一)

穷阴结严寒,玄景閟微阳。

兰萧同憔悴,隐恻我中肠。

美人弹玉琴,继之歌清商。

弦急声未巳,知子意独长。

阳春时未至,此曲徒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岁莫和刚父杂诗四首(其二)

美玉处荆山,林木生光辉。

采之献凡目,弃置亦其宜。

如何和氏子,涕泣有馀悲。

古来贤达人,不为毁誉移。

被褐怀至宝,宁惧不我知。

待贾未能信,韫藏诚可师。

形式: 古风

赠道隆上人

辟俗无所之,步寻招提游。

颓垣蔽蓬艾,破屋坏不脩。

老僧俗念净,静坐百不忧。

浮云有逸态,止水无急流。

乃知我辈人,苦受世累囚。

朅来得此地,稍觉心休休。

窗前几丛菊,青蕊亦巳稠。

爱之不忍采,留作山房秋。

何当移四松,伴汝成清幽。

南冈与北岭,路近颇易求。

他年风雨夜,来听龙吟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