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其一)

天上紫泥封,凤鸾飞舞。十五年来尚如故。

发缄庄诵,还是先皇天语。鼎湖龙去也,乌号苦。

草莽旧臣,科名留付。今日龙章照蓬户。

青灯黄卷,此恨几能补偿。西风空展拜,松楸暮。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鉴赏

这首《感皇恩》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往昔皇恩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首句“天上紫泥封,凤鸾飞舞”以浪漫的想象开始,仿佛在描述着皇家的神圣仪式,紫泥封印象征着权威与庄严,凤鸾飞舞则增添了仪式的华美与祥和。接下来,“十五年来尚如故”一句,时间跨度与情感的延续形成对比,暗示着尽管岁月流转,但某些记忆或情感依旧保持不变。

“发缄庄诵,还是先皇天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打开封存的信件,庄重地诵读先皇的话语,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尊重。随后,“鼎湖龙去也,乌号苦”两句,运用典故,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哀愁巧妙结合,鼎湖龙去象征着帝王的逝去,乌号苦则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草莽旧臣,科名留付”则将视角转向了那些曾经为国效力的臣子们,他们虽已退隐江湖,但他们的功绩与名声却得以流传。最后,“今日龙章照蓬户。青灯黄卷,此恨几能补偿”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的反思与遗憾,龙章代表尊贵与荣耀,蓬户则是简陋的居所,青灯黄卷象征着学者的生活,而“此恨几能补偿”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无法弥补的遗憾与失落的感慨。

“西风空展拜,松楸暮”以自然景象收尾,西风中恭敬地拜祭,松楸暮则是日落时分,墓地的景象,整个画面充满了肃穆与哀思,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过往皇恩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感皇恩(其二)

八载忝清班,迂疏无补。只合终身作渔父。

告身一纸,何意尚留天府。草堂重下拜,蓑衣舞。

劫火屡经,风霜牢护。深感良朋用心苦。

连翩使节,领取玉书交付。五湖云水外,奇光吐。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感皇恩

虮虱一微臣,角巾归久。名姓依然挂天口。

玉音虽远,犹幸述从臣友。遗簪蒙注念,惭颜厚。

彩笔已枯,虚名难副。毕竟聪明竟何有。

不才多病,八载圣恩孤负。鼎湖馀涕泪,青衫透。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壶中天.洋钟有名闹钟者,届时则琤瑽作响,繁音缛节亦开听,倚此赋之

绿窗人静,忽清机徐引,都成奇弄。

乍讶宫商无节奏,偏又待时而动。

笙磬同音,筝琶乱拨,惊破鸳鸯梦。

寻常休试,玉匙金钥珍重。

因念铃索西清,故人待漏,惯踏天街冻。

欲觉闻钟宜有此,妙在枕边喧閧。

懒惰稽康,醉眠元亮,得尔全无用。

娇孙痴小,膝前携听叮咚。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采桑子慢.赠旧时歌者

徐娘半老,云鬓风鬟憔悴。

尚凭仗春风弦索,小作生涯。

见说当年,艳名传播满苏台。

灯船虎阜,香车鹤市,第一金钗。

往事已非,盛年难再,摇落堪哀。

问何处、枇杷门巷,杨柳楼台,我亦飘零。

酒边清泪不胜揩。美人迟暮,英雄老去,一样情怀。

形式: 词牌: 采桑子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