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其三)

一旦秋风起洛滨,东归聊复寄鲈莼。

如今已在渔乡住,宜与清朝作散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每当秋风吹过洛阳河畔,我向东归乡暂且寄托鲈鱼莼菜的思乡之情。
如今我已定居在渔村,适宜于清静的早晨,做一个闲散之人。

注释

秋风:秋季的凉风,常引申为思乡之情或时令变化。
洛滨:洛阳河畔,古代地名,代指故乡。
鲈莼:鲈鱼和莼菜,象征家乡的美食,也寓指思乡之情。
渔乡:以打渔为生的乡村,暗示了诗人新的生活环境。
清朝:清晨,这里指早晨的宁静时光。
散人:闲散之人,诗人自谦或自况为隐逸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秋兴》之三,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理想。

“一旦秋风起洛滨”:秋风突然吹拂洛阳城外的河岸,这里用“一旦”表达了时间的突发性和季节变化的明显,通过“秋风”的引入,为诗歌营造了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

“东归聊复寄鲈莼”:诗人希望向东方归去,暂且寄寓于鲈鱼(古代指河豚)和莼草之中。这里的“聊复”表达了暂时的意思,而“鲈莼”则象征着简单、平淡的生活。

“如今已在渔乡住”:诗人已经居住在渔人之乡,即一个以捕鱼为生的简朴地方。这句话强调了诗人现实中的隐逸生活,渔乡常常是古代文人表达归隐田园愿望的理想场所。

“宜与清朝作散人”:在清晨的时光里,与世间万象一同沐浴着朝阳,成为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仙。这里的“宜与”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而“清朝作散人”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和淡泊明志的心声。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秋兴(其一)

闲步水南因水北,仍从山后复山前。

日归海底龙方觉,月到天心虎正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秋兴(其五)

萝衣袅袅带凉风,人道秋空岂是空。

白日不知天上事,众星环拱紫微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秋兴(其七)

秋天尤觉晓天清,仰首看天俯首行。

不但长歌声似鹤,一身浑似鹤般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秋怀(其十)

虞帝周王不复生,几多豪杰应离明。

凤凰览遍真难合,直至而今欠一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