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三十五)

三月蚕犹小,女人来采花。

隈墙弄蝴蝶,临水掷虾䗫。

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

斗论多物色,此地胜余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农历三月,蚕宝宝还很小,女人们开始采摘鲜花。
她们在墙边戏耍蝴蝶,临近水面投掷虾蟆虫。
她们穿着罗袖,手中捧着梅子,用金针挑出嫩笋尖。
这里景色丰富多样,比我家还要优美。

注释

三月:指农历三月。
蚕:养蚕的昆虫。
女人:女性。
采花:采摘花朵。
隈墙:靠近墙壁。
蝴蝶:昆虫,翅膀色彩斑斓。
掷:投掷。
虾䗫:可能是指类似虾蟆虫的小动物。
罗袖:丝绸做的长袖。
盛:装满。
梅子:一种水果。
金鎞:金色的针或工具。
挑:挑选,这里是挑出的意思。
笋芽:嫩笋。
斗论:比较,争论。
多物色:丰富多彩的景色。
胜余:超过,优于。
余家:我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开篇“三月蚕犹小,女人来采花”两句,通过对时令特征——蚕豆尚小和女人的花采活动,展现出初春的生长气息。接下来的“隈墙弄蝴蝶,临水掷虾䗫”则是对园中生活的一种描绘,孩子们在围墙边嬉戏,与蝴蝶相伴,另有大人在水边捕捞小动物,画面生动。

“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两句,展示了女性采摘梅花和用精致的工具挑选竹笋的情景。这里的“罗袖”指的是精美的衣袖,而“金鎞”则是精巧的工具,这些细节都彰显出诗人对生活之美的观察与欣赏。

最后,“斗论多物色,此地胜余家”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满意和赞叹。这里的“斗论”指的是讨论比较,而“此地胜余家”则是说这个地方比其他的地方更好,显示出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喜爱与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境,展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春日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三十八)

余曾昔睹聪明士,博达英灵无比伦。

一选嘉名喧宇宙,五言诗句越诸人。

为官治化超先辈,直为无能继后尘。

忽然富贵贪财色,瓦解冰消不可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二)

璨璨卢家女,旧来名莫愁。

贪乘摘花马,乐搒采莲舟。

膝坐绿熊席,身披青凤裘。

哀伤百年内,不免归山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四)

独卧重岩下,蒸云昼不消。

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

梦去游金阙,魂归度石桥。

抛除闹我者,历历树间瓢。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六)

谁家长不死,死事旧来均。

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

黄泉无晓日,青草有时春。

行到伤心处,松风愁杀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