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四十四)

独卧重岩下,蒸云昼不消。

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

梦去游金阙,魂归度石桥。

抛除闹我者,历历树间瓢。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独自一人躺在高峻的岩石之下,缭绕的云雾白天也不散去。
室内虽然昏暗,但内心却无比宁静,没有丝毫喧嚣。
在梦中我游历金色的宫殿,灵魂穿过石桥返回。
抛开那些扰乱我的人和事,清晰地听见林间的风声如瓢摇曳。

注释

独卧:独自躺。
重岩:高峻的岩石。
蒸云:缭绕的云雾。
昼不消:白天也不散。
室中:室内。
暡叆:昏暗。
心里:内心。
绝喧嚣:没有丝毫喧闹。
梦去:在梦中。
金阙:金色宫殿。
魂归:灵魂归来。
石桥:石制桥梁。
抛除:抛开。
闹我者:扰乱我的人。
历历:清晰地。
树间瓢:林间的风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幽居的生活状态。"独卧重岩下,蒸云昼不消"表明诗人独自一人躺在深山之中,周围是浓密的云雾,即使到了白天也没有散去,这里既形容了自然环境,也隐喻了诗人的心境孤寂。

"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说明尽管居所内部可能有些许热闹,但诗人内心却是宁静的,没有世俗的纷扰。这两句交织出一种超然物外、内心自守的意境。

"梦去游金阙,魂归度石桥"则是说诗人的精神在梦中飞扬,游历到了仙境般的地方,而他的灵魂也随之回归到那些坚固而又自然的景象。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越现实的向往。

最后"抛除闹我者,历历树间瓢"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中的纷争和打扰,只愿意在林间的小溪边寻找宁静和清净。这里的“历历”形容声音的连续而又柔和,与“抛除闹我者”共同构成了一幅诗人追求心灵安宁与远离尘嚣的画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在世界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精神自由和淡泊名利的向往。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六)

谁家长不死,死事旧来均。

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

黄泉无晓日,青草有时春。

行到伤心处,松风愁杀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八)

竟日常如醉,流年不暂停。

埋著蓬蒿下,晓月何冥冥。

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

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九)

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

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

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诗三百三首(其五十二)

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霰。

夫居离妇州,妇住思夫县。

各在天一涯,何时得相见?

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