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jì)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蓬蒿:杂草。
丘:指坟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明》,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生死的感慨。首句“佳节清明桃李笑”,通过桃花李花盛开的场景,传达出节日的喜庆气氛。然而,第二句“野田荒垄只生愁”则转向哀思,暗示着坟墓边的荒凉和人们的哀愁。

第三句“雷惊天地龙蛇蛰”,形象地描述了春雷唤醒万物的情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死轮回的思考。第四句“雨足郊原草木柔”进一步描绘雨后的生机,与前文的哀愁形成对比。

接下来两句“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引用典故,前者讽刺了贪婪之人,后者赞扬了坚守道义的人。最后,“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表达了诗人对于贤愚难辨、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以满目荒草的形象收束全诗,寓意无论身份高低,最终都将归于尘土,同埋于蓬蒿之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对生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鲜明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渔父二首(其二)

草草生涯事不多,短船身外岂知他。

蒹葭浩荡双蓬鬓,风雨飘零一钓蓑。

春鲔出潜留客鲙,秋蕖遮岸和儿歌。

莫言野父无分别,解笑沈江捐汨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渔父二首(其一)

秋风淅淅苍葭老,波浪悠悠白鬓翁。

范子几年思狡兔,吕公何处兆非熊。

天寒两岸识渔火,日落几家收钓筒。

不困田租与王役,一船妻子乐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

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

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

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雪中连日行役戏书简同僚

简书催出似驱鸡,闻道饥寒满屋啼。

炙背宵眠榾柮火,嚼冰晨饭萨波齑。

风如利剑穿狐腋,雪似流沙饮马蹄。

官小责轻聊自慰,犹胜擐甲去征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