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二首(其二)

草草生涯事不多,短船身外岂知他。

蒹葭浩荡双蓬鬓,风雨飘零一钓蓑。

春鲔出潜留客鲙,秋蕖遮岸和儿歌。

莫言野父无分别,解笑沈江捐汨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简简单单的生活事务并不多,小小的船外世界又有谁知道。
芦苇茂盛如海,两鬓白发如蓬,风雨中独守钓鱼的蓑衣。
春天的鳗鱼潜水而出,留下客人品尝鱼片;秋天的荷花遮蔽河岸,伴随孩子的歌声。
别小看乡野老翁没有分别,他们懂得笑对人生的沉浮,就像屈原沉江、汨罗江畔的悲歌。

注释

草草:简单粗略。
生涯:生活。
事:事务。
不多:不多。
短船:小船。
身外:船外的世界。
岂知:怎能知道。
蒹葭:芦苇。
浩荡:茂盛。
双蓬鬓:两鬓如蓬。
风雨飘零:风雨中漂泊。
春鲔:春天的鳗鱼。
出潜:潜水而出。
留客鲙:招待客人的鱼片。
秋蕖:秋天的荷花。
遮岸:遮蔽河岸。
和儿歌:伴随着孩子的歌声。
野父:乡野老人。
无分别:没有分别。
解笑:懂得笑对。
沈江:沉江(指屈原投江自尽)。
捐汨罗:捐躯于汨罗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渔父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个简朴而自在的渔夫生活,渔夫的生活琐事不多,只关心船外的世界。"蒹葭浩荡双蓬鬓"形象地刻画了渔夫在芦苇丛中独自行舟,头发蓬乱,显得孤独而坚韧。风雨中,他披着一件简单的蓑衣,漂泊不定,却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春天捕鱼归来,他热情地留客人共享鲜美的鱼脍;秋天岸边的荷花盛开,他与孩子一同欢唱,生活充满了乐趣。最后两句"莫言野父无分别,解笑沈江捐汨罗",渔夫看似粗犷,实则深明大义,他知道如何分辨是非,也能理解并笑对像屈原沉江那样的悲剧,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与智慧。整首诗通过渔夫的形象,传达出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渔父二首(其一)

秋风淅淅苍葭老,波浪悠悠白鬓翁。

范子几年思狡兔,吕公何处兆非熊。

天寒两岸识渔火,日落几家收钓筒。

不困田租与王役,一船妻子乐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

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

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

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雪中连日行役戏书简同僚

简书催出似驱鸡,闻道饥寒满屋啼。

炙背宵眠榾柮火,嚼冰晨饭萨波齑。

风如利剑穿狐腋,雪似流沙饮马蹄。

官小责轻聊自慰,犹胜擐甲去征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黄颍州挽词三首(其三)

公与汝阳守,人间孝友稀。

脊令鸣夜雨,常棣倚春晖。

粉省双飞入,泉台相与归。

哀笳宛丘道,衰涕不胜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