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笋复生

春寒侵竹竹憔悴,父老皆云未尝记。

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从地涌出长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气。

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岁寒相妩媚。

一朝纷纷看黄落,嵇阮相过无醉地。

阴阳往复知有数,已病还瘳非即死。

呼童径语邻舍翁,种竹未改当年意。

姚黄左紫终误人,千叶重台定何事。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寒气侵袭着竹子,使它们显得憔悴,老人们都说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
偶尔一场大雨下得有一尺深,才知道这是南园里的君子们带来的变化。
竹子仿佛从地下涌出,长得像人一般高,每株都透露出直冲云霄的气息。
我家的老园丁虽然厌倦了繁复的嫁接,但竹子在寒冬中依然美丽动人。
一旦看到竹叶纷纷变黄凋落,想起嵇康和阮籍,我们都没有醉酒之地。
阴阳交替,万物都有定数,疾病痊愈并非立即死亡,这是自然规律。
我叫来童子直接对邻居老人说,种竹子的决心从未改变。
姚黄和左紫这样的名贵品种最终会让人失望,那些千叶重台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春寒:春季的寒冷。
憔悴:形容植物枯萎、衰弱的样子。
父老:年长的人。
雷雨:指大雨。
君子:这里指竹子,因其象征君子品格。
凌云气:形容竹子高耸入云的气势。
老圃:老园丁。
栽接:植物嫁接技术。
岁寒:寒冬时节。
嵇阮:嵇康和阮籍,古代名士。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对立统一。
千叶重台:形容花木繁茂或品种奇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林笋复生》,诗人以春寒中竹笋生长的情景,寓言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首句描绘了春寒时节竹子的憔悴,暗示了环境的艰难。接着,竹笋在雷雨后破土而出,象征生机勃发,有君子之志。诗人自家的老园虽不再频繁嫁接,但竹子仍以其坚韧的姿态给主人带来安慰。

随着季节更迭,竹叶转黄凋零,诗人借嵇康、阮籍的典故,表达对时光流逝、人事代谢的感慨,认为事物有其自然规律,即使病痛也能恢复。最后,诗人呼唤童子告诉邻居老人,种竹的初衷未曾改变,暗含对坚持理想和初心的坚守。

诗中提到姚黄、左紫,是古代名贵的牡丹品种,诗人借此批评过分追求名利,而忽略了竹子那种质朴无华的美德,以及千叶重台(一种繁复的花形)的寓意,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本真之美的向往。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辙诗歌的清新脱俗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欧阳公所蓄石屏

石中枯木双扶疏,粲然脉理通肌肤。

剖开左右两相属,细看不见毫发殊。

老樗剥落但存骨,病松憔悴空留须。

丘陵迤逦山麓近,云烟澹䨴风雨馀。

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

公家此类尚非一,客至不识空嗟吁。

案头紫云抱明月,床上寒木翻饥乌。

赋形简易神自足,鄙弃笔墨嗟勤劬。

天工此意与人竞,杂出变怪惊群愚。

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形式: 古风

欧阳文忠公夫人挽词二首(其一)

先生才盖世,家事少经心。

流落初相偶,委蛇志益深。

功名入图史,文字刻璆琳。

有助知由内,驺虞欲重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欧阳伯和仲纯挽词二首(其一)

之人虽蚤病,对客每清言。

不信疾为累,要称学有原。

籧篨视名器,果遁指乾坤。

长短何须问,传家已抱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河冰

扁舟多艰虞,与我平日类。

初乘滂洋流,旋涉冻浅地。

日西阴风作,夜半流澌至。

悄然孤寂枕,觉此凝冽气。

河声噤不喧,灯花结复坠。

忽来触舟去,声与裂帛似。

平明发窗扉,吏卒僵未起。

奔腾阵马过,汹涌晴云驶。

纷纷散环玦,卷卷浮席被。

汇流忽腾蹙,曲岸相撑抵。

攲危起丘山,汗漫接洲沚。

连艘恣凌轣,千槌竞纷委。

刚强初悍顽,溃散终披靡。

扫除就虚旷,沿溯弄清泚。

我行无疾徐,乘流得坎止。

偶然追还期,愧此堕千指。

阴阳有定数,开塞亦常理。

穷冬治舟行,嗟此岂天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