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新建南堂的感慨,虽言简意赅,却蕴含深意。
“旅食三年已是家”,诗人以“旅食”自喻,表示自己在外漂泊多年,如同异乡之客,但如今新建的南堂,让他有了归宿感,仿佛这里已经成了他的家。“已是家”三字,透露出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往漂泊生涯的感慨。
“堂成非陋亦非华”,进一步描述了新建南堂的风格。这里的“非陋亦非华”意味着这座建筑既不粗陋也不奢华,它以一种中庸而雅致的姿态存在,符合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既不过于简单粗俗,也不过分追求豪华,而是寻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之美。
“何方道士知人意,授与炉中一粒砂。”最后两句则充满了哲理意味。诗人似乎在说,是哪位道人洞悉了他的心意,赠予他一粒炉砂,这粒砂或许象征着某种智慧或启示。通过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超凡智慧或神秘力量的向往,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建南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安定生活、适度美学以及内心深处追求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