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倦客无眠听晓钟,五更蜡烛泪消红。
城西古寺来何处,今日分携独向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属于豪放派风格。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深夜无眠、心绪万千的情怀。
"倦客无眠听晓钟"一句,设定了诗人的情境:一个疲惫不堪的旅者,在清晨的钟声中无法入睡。这里的“倦客”二字传递出一种身心俱疲、漂泊异乡的情感,而“无眠听晓钟”则描绘出了夜深人静时分,唯有钟声伴随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五更蜡烛泪消红"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古代以更为计时,一夜分为五个时段,即“五更”。这里诗人用“五更”来形容漫长的夜晚,而“蜡烛泪消红”则是对夜不能寐、泪水涟涟的生动写照。蜡烛在燃烧中逐渐融化,似诗人的泪水无声地流淌。
"城西古寺来何处"一句,引出了诗人对于远方的向往与追寻。在这静谧而神秘的地方,他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寄托或者是某种精神上的慰藉。这里的“城西古寺”不仅是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更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避难所。
"今日分携独向东"则表达了诗人与亲友告别,独自踏上前往东方旅程的情景。在这离别之际,他的心情复杂且充满无限哀愁。东方不仅是地理方向,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古寺以及离别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是一曲豪迈而又细腻的生命之歌。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流滞江边鬓已霜,又闻春鸟啅朝阳。
他时北去怀陈迹,寒竹疏梅黄土冈。
异时随举孝廉郎,旗盖相承据一方。
肠绕阊门祥已定,将军毕竟是吴王。
我亦扁舟一散人,江湖为洗十年尘。
笔床茶灶经过地,风月相望亦有神。
断霞归鸟隔山钟,日过西山转海空。
长恨南城催晓急,五更吹角怨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