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贞素先生

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

道秘未传鸿宝术,院深时听步虚声。

辽东几度悲城郭,吴市终应变姓名。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先生曾显露真身,青丝红颜气质高洁。
修炼之道秘而不宣,深院中偶尔能听到仙人步虚之声。
辽东多次感叹城郭变迁,吴市生涯或许会改换姓名。
在那三十六重天都有记录,将来何处寻找回家的路呢?

注释

先生:指修道之人。
真形:指修行者的本来面目。
绀发:青丝,形容头发乌黑。
朱颜:红润的面色,形容容颜美丽。
骨气清:气质高洁,清雅。
鸿宝术:古代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术。
院深:深邃的庭院,可能指修道之处。
步虚声:仙人轻盈的脚步声,象征仙界。
辽东:古代地区名,这里泛指边疆。
悲城郭:对城郭变迁的感慨。
吴市:古代吴地的市场,这里可能指世俗生活。
变姓名:改变身份,可能指遁世隐居。
三十六天:道教中的天界层次之一。
皆有籍:都有记录,指在仙界有档案。
归程:返回人间或故乡的路。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诗人徐铉所作,题为《赠王贞素先生》。从诗中可以看出,徐铉对王贞素先生有很高的敬意和赞赏。

"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

这两句描写王贞素先生已经具备了仙人的真实模样,他的头发乌黑如绀玉,面色红润,而骨子之精气却是清澈见底,显示出他修炼到了很高的境界。

"道秘未传鸿宝术,院深时听步虚声。"

这两句表明王贞素先生掌握了深奥的道家秘诀,这些秘密还没有传授给别人,而他的居所深邃,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就能听到空中的仙乐。

"辽东几度悲城郭,吴市终应变姓名。"

这两句则透露出王贞素先生可能有过辗转于边塞与都市之间的生活经历,对曾经居住的地方充满了悲凉之情,而他也许还将要改变自己的名字,以隐世脱身。

"三十六天皆有籍, 他年何处问归程。"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王贞素先生似乎已经达到与宇宙同一的境界,即使是三十六天之高,也都能记录在案,他日后将要去向何方,恐怕只有问天地才能知晓。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王贞素先生仙风道骨的描绘,以及他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深不可测的未来去向,表达了徐铉对这位修士的崇敬与赞美。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赠奚道士

先生曾有洞天期,犹傍天坛摘紫芝。

处世自能心混沌,全真谁见德支离。

玉霄尘闭人长在,金鼎功成俗未知。

他日飙轮谒茅许,愿同鸡犬去相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泰州掾令狐克己

念子才多命且奇,乱中抛掷少年时。

深藏七泽衣如雪,却见中朝鬓似丝。

旧德在人终远大,扁舟为吏莫推辞。

孤芳自爱凌霜处,咏取文公白菊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浙西顾推官

盛府宾寮八十馀,闭门高卧兴无如。

梁王苑里相逢早,润浦城中得信疏。

狼藉杯盘重会面,风流才调一如初。

愿君百岁犹强健,他日相寻隐士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赠陶使君求梨

昨宵宴罢醉如泥,惟忆张公大谷梨。

白玉花繁曾缀处,黄金色嫩乍成时。

冷侵肺腑醒偏早,香惹衣襟歇倍迟。

今旦中山方酒渴,唯应此物最相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