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口遭风

欻起惊涛渺去程,扁舟三日滞长汀。

无心坐使群鸥舞,莽眇吾知未可乘。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忽然间激起巨大的波涛,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小船在岸边停留了三天。

注释

欻起:忽然升起。
渺:广阔无边。
去程:旅程。
扁舟:小船。
滞:停留。
长汀:长长的河岸。
无心:不经意间。
群鸥:许多海鸥。
舞:飞舞。
莽眇:辽阔无际。
吾知:我知道。
未可乘:还不适合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皖口遭风》。诗中描绘了突如其来的风暴让小船在水面上停滞不前的场景,"欻起惊涛渺去程"形象地刻画了风浪的巨大和行程的受阻。"扁舟三日滞长汀"进一步强调了船只长时间被困在沙滩或汀洲上的困境。诗人通过"无心坐使群鸥舞",寓言般地表达了自己在风浪中的无奈与旁观,群鸥的翩翩起舞似乎在嘲笑他的无助。最后的"莽眇吾知未可乘"则流露出诗人对当前形势的不确定和对能否顺利渡过难关的担忧。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力量与人的渺小对比,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沉思与自省。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答闳中顺之

黄卷翛然遇古人,千秋遗恨一朝伸。

久乾文举尊中酒,虚负渊明头上巾。

缨冠未暇念同室,闭眼自欲观吾身。

幸有元和文似锦,不妨白雪和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答陈履常秀才谑赠

驱车触热中烦满,苦无蔗浆冻金碗。

陈君诗卷可洗心,持作终朝晤言伴。

男儿三十四方身,布衣不化京洛尘。

白驹皎皎在空谷,黄鸟睍睆鸣青春。

子桑之居十日雨,入门不复闻人语。

形骸正是吹一吷,安用虚名齐后土。

文章初不用意成,黼黻帝躬临下民。

时花俚服诮新巧,牛马安所辞吾名。

禹穴幽奇行可强,江北江南正相望。

乘涛鼓枻何当往,爱惜水仙桃竹杖。

不应越女三年留,相见还须未白头。

蘧生知非苦不早,巨壑夜半遗藏舟。

达人一言嚆矢疾,相从琢磨悔去日。

菖蒲正是可怜花,我独闻名不曾识。

形式: 古风

答赵滋主簿

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

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

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形式: 古风

跋遮曲

君不见鲁中群儿歌跋遮,跋遮跋遮何语耶。

吴歈越吟初不省,恐自塞北传胡笳,跋遮胡为乐中华。

试歌河涨水渐车,河中耕泥春种麻。

麻生三岁不开花,腰菱两角黑如鸦。

渔父笑且语,谁能跋遮舞。

君不见前年大旱河草黄,草中鱼子化飞蝗。

又不见往年大雨雨决渠,渠中朽瓜生老鱼。

蝗飞食场谷,击鼓烦趁扑。

我家家具如笋束,今年梁山挠浊淤,儿无锄麻姑来渔。

荷锄往卖锄,买网空市无。

丁丁斲船斲屋栌,艇子如星唤施罛。

夜唱跋遮曲,群鸣起白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