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极父挽诗

高堂元祐脚,下泽少游乡。

自得林泉趣,不登声利场。

年方荣四豆,日已下三商。

有子翁无咎,存心味更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杨极父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故人高尚品格和淡泊生活的敬仰。"高堂元祐脚"暗指杨极父的出身显赫,如同元祐年间的人物;"下泽少游乡"则借用了汉代名士扬雄的典故,表示他具有淳朴的乡野之风。"自得林泉趣"赞扬他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不登声利场"则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

"年方荣四豆"中的"四豆"代表古代官职,暗示杨极父曾有官位,但并未沉溺于权势;"日已下三商"以日落比喻其人生晚年,"三商"象征一天的三个时段,寓言其生涯接近尾声。最后两句"有子翁无咎,存心味更长",表达了对杨极父教子有方,以及其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的赞美,认为他的精神将长久流传。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挽诗,既描绘了杨极父的人格特质,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杨叔介挽诗

尚记少年场,英英兀老苍。

鄂不齐挺秀,兰茁竟摧芳。

老尽凌云气,悲成捉月狂。

若人奇且折,此事费平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杨尚书生日(其二)

三边头绪正相寻,云气模糊尚积阴。

已喜龙荒通汉使,更须帝梦起商霖。

功名本自于人薄,家国相关此念深。

共指岷峨祝公寿,鬓华未听晓霜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杨经母范氏挽诗

大父生逢世,严君死守城。

尊章全急义,娣姒得贤名。

夫子行无玷,男儿学有成。

典刑今已矣,风雨送红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杨修撰挽诗(其一)

早辞天子诏,晚挂大夫车。

文雅三朝旧,风流二祖馀。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书。

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