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密之

彩毫长挹袖中书,秋色寥寥寄净居。

金粟后身仍怖鸽,碧山回首漫焚鱼。

潮生白下闻仙梵,叶坠枞阳见旧庐。

谁遣汤师吟怨别,暮云江上倍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名为《寄方密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方密之的深切思念与感慨。

首联“彩毫长挹袖中书,秋色寥寥寄净居”,以“彩毫”象征文采飞扬,描绘出诗人挥毫泼墨的情景,同时将友人的居所比喻为“净居”,暗示其内心的纯净与宁静。秋色寥寥,不仅点明季节,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所在之地的向往与思念。

颔联“金粟后身仍怖鸽,碧山回首漫焚鱼”,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金粟后身,可能是指友人或其所在之地的某种特质,而“怖鸽”、“焚鱼”则可能是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想象或猜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关切与忧虑。

颈联“潮生白下闻仙梵,叶坠枞阳见旧庐”,通过“潮生”与“叶坠”的自然景象,分别对应友人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同时也寓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诗人仿佛在想象中亲临友人居住的地方,听闻仙梵之声,见到旧庐的落叶,这种情境既充满了诗意,又蕴含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尾联“谁遣汤师吟怨别,暮云江上倍踌躇”,引用了“汤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哀愁。在暮云笼罩的江面上,诗人独自徘徊,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与不舍,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思念与复杂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陈子升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毛子霞武昌幕中

楚吟高彻雁来声,词客飘零尚甲兵。

一讯怀沙淹贾傅,三为祭酒识荀卿。

迷阳草长歌先断,梦雨山沈赋不成。

他日江南采蘋地,潇湘多少故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陶仲调

九畹兰边五柳家,沅湘归去阻瑶华。

名山太史传青简,濒海诸生想绛纱。

怀古独寻洲畔树,悲秋还听月中笳。

上林摇笔空云梦,肯向游畋逐后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怀江夏隐士艾木田

赋里怀人楚泽赊,汉阳秋色净君家。

荒田偶种狙公芧,丈室时飞天女花。

门对远峰先落雁,枕欹鸣叶过栖鸦。

闻风不得便相访,千里月明江上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己亥岁暮

尚平游岳定何年,饮蜡群中戏拍肩。

双鬓欲沾梅峤雪,孤怀悽断竹林烟。

衡门细雨淹三径,欹案隆寒对一编。

吟傍槁梧看腊尽,此心潜发在花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