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寻阿练若,曳屐出东冈。
涧谷芳菲少,春风著野桑。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诗中“欲寻阿练若,曳屐出东冈”两句,通过主人公寻找阿练若(一说为一种草本植物,一说为地名)的动作,展现了人物在春日游历的意境,同时“曳屐”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了行走时脚步拖沓的场景。
接着,“涧谷芳菲少,春风著野桑”两句,则描写了东冈山涧中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生机。这里“涧谷芳菲少”意味着山谷中的花草虽然不多,但仍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而“春风著野桑”则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微风轻拂,野桑树上细小的花朵随风摇曳生姿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受,也寄寓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王安石在诗中所展示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风格,也是宋代文人山水田园诗的一种典型写作方式。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口衔天宪手持钧,已是龙墀第一人。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须信朝家重儒术,一时同榜用三人。
荒村日午未开门,雨后馀花满地存。
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
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
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