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贻潘少府

行子苦风潮,维舟未能发。

宵分卷前幔,卧视清秋月。

四泽蒹葭深,中洲烟火绝。

苍苍水雾起,落落疏星没。

所遇尽渔商,与言多楚越。

其如念极浦,又以思明哲。

常若千里馀,况之异乡别。

形式: 古风

翻译

行船的人在风浪中受苦,船只还未能启程。
夜半时分,他卷起帘幕,躺着凝视清冷的秋月。
广阔的水面上,芦苇丛生,洲渚上空无烟火。
水雾弥漫,稀疏的星星消失在天际。
遇到的人大多是渔夫和商人,交谈的内容多是异地的方言。
思念遥远的海滨,又想念明智的哲人。
常常感觉仿佛身处千里之外,更何况此刻身处异乡离别之际。

注释

行子:旅人。
苦:困苦。
维舟:系船。
宵分:半夜。
幔:帘幕。
清秋月:秋月。
四泽:四方水域。
蒹葭:芦苇。
烟火绝:没有炊烟。
苍苍:迷茫。
落落:稀疏。
没:消失。
尽:都是。
渔商:渔民和商人。
楚越:古代两个地区名。
极浦:遥远的海滨。
明哲:明智的人。
千里馀:仿佛千里之外。
况:何况。
异乡别:异乡离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停泊在水边的孤独与寂寞。"行子苦风潮,维舟未能发"表明诗人因风浪而无法启程,舟船被迫停靠。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期待。

"宵分卷前幔,卧视清秋月"则是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推开帘幕,仰望着清澈的秋夜之月。这里的"宵分"指的是夜深,而"卷前幔"和"卧视"则展示了诗人的悠闲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月亮的向往或是思念。

接下来的"四泽蒹葭深,中洲烟火绝"描绘了一种荒凉之景。"四泽"指的是四周的水泽,而"蒹葭深"则形容了水草丛生的环境。"中洲烟火绝"则表明在这片水域中,没有人家的烟火,显得十分冷清。

"苍苍水雾起,落落疏星没"继续描绘了一种迷离的自然景象。这里的"苍苍"形容了水气弥漫,而"落落疏星"则是对夜空中稀疏星辰的描述,这些景象都营造出一种淡远与孤寂。

"所遇尽渔商,与言多楚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遇到的人都是渔夫商贩,而他们的话题往往是关于楚地和越地。这里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也反映了诗人对异乡之感的体验。

最后两句"其如念极浦,又以思明哲"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思念。他可能在思念某个地方,或者是在思考着某种哲理,这里的"明哲"有可能是指智慧或是高尚的人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情世态的冷静观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深。诗中充满了对远方的眷恋,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其一)

暮春天气和,登岭望层城。

朝日悬清景,巍峨宫殿明。

圣君常临朝,达士复悬衡。

道近无艮足,归来卧山楹。

灵阶曝仙书,深室炼金英。

春岩松柏秀,晨路鹍鸡鸣。

羽化既有言,无然悲不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其二)

中岁尚微道,始知将谷神。

抗策还南山,水木自相亲。

深林开一道,青嶂成四邻。

平明去采薇,日入行刈薪。

云归万壑暗,雪罢千崖春。

始看玄鸟来,已见瑶华新。

寄言搴芳者,无乃后时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其三)

卜筑青岩里,云萝四垂阴。

虚室若无人,乔木自成林。

时有清风至,侧闻樵采音。

凤皇鸣南冈,望望隔层岑。

既言山路远,复道溪流深。

偓佺空中游,虬龙水间吟。

何当见轻翼,为我达远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述韦昭应画犀牛

遐方献文犀,万里随南金。

大邦柔远人,以之居山林。

食棘无秋冬,绝流无浅深。

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骎骎。

朝贤壮其容,未能辨其音。

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

陛阁飞嘉声,丘甸盈仁心。

闲居命国工,作绘北堂阴。

眈眈若有神,庶比来仪禽。

昔有舞天庭,为君奏龙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