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春风

陌上清明近。行人难借问。

风流何处不来归,闷闷闷。

回雁峰前,戏鱼波上,试寻芳信。夜久兰膏烬。

春睡何曾稳。枕边珠泪几时乾,恨恨恨。

惟有窗前,过来明月,照人方寸。

形式: 词牌: 醉春风

翻译

野外的清明节将近,行人难以找到询问的方向。
那些风流人物为何还不归来,心情烦闷无比。
在回雁峰前,戏水的鱼儿上,试着寻找芬芳的信息。夜晚漫长,灯芯的油已烧尽。
春天的睡眠从未安稳,枕边的泪水何时才能干涸,满心遗憾。
只有窗前的明月,照亮我内心的纷扰。

注释

陌上:田野小路上。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扫墓祭祖。
行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风流:指有才华或品格出众的人。
回雁峰:古代地名,可能指代远方。
戏鱼波上:形容鱼儿在水面嬉戏。
芳信:指传递信息或情感的花朵。
兰膏:古代照明用的香油。
恨恨恨:反复强调心中的怨恨。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着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清明时节对远方所思之情。"陌上清明近",表达了行者对于清明时节的亲切感受,也反映出行者对于归乡的迫切心情。但是"行人难借问"则透露出行者的孤独和询问道路的艰难。接下来的"风流何处不来归,闷闷闷",通过对自然界风的描写,表达了行者内心的烦躁与迷茫,对归宿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回雁峰前,戏鱼波上,试寻芳信",画面转换至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行者对于远方所思之人的探寻与期待。然而,随后的"夜久兰膏烬"则显示出一种时间流逝、情感积压的情境。

接着的"春睡何曾稳"和"枕边珠泪几时乾,恨恨恨",表达了行者在春夜中的不宁静与内心的哀伤。最后,"惟有窗前,过来明月,照人方寸"则以明月作结,寓意于即便是孤独之中,也能找到些许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行者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在清明时节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和渴望。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醉落魄/一斛珠(其一)

琼搓粉滴。南枝只报江南坼。横斜疏影溪边窄。

剪碎白云,分付陇头客。冰肌绰约疑姑射。

铅华消尽见真色。不随桃李开红白。

我为东君,来报春消息。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落魄/一斛珠

红牙板歇。韶声断、六么初彻。小槽酒滴真珠竭。

紫玉瓯圆,浅浪泛春雪。香芽嫩蕊清心骨。

醉中襟量与天阔。夜阑似觉归仙阙。

走马章台,踏碎满街月。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落魄(其二)赏梅

梅花似雪。赏花记得同欢悦。更阑犹自贪攀折。

不怯春寒,须要待明月。如今月上花争发。

疏枝冷蕊对离缺。人心只道花争别。

不道人心,不似旧时节。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蓬莱.生朝日

见笋成新竹,燕教雏飞,画堂清昼。

萱草榴花,遍小庭如绣。

角簟纱厨,葛巾葵扇,正麦秋时候。

玉麈生风,翛然隐几,香蟠金兽。

又值生初,故乡何在,三楚云高,谩劳回首。

睡起情怀,况渊明止酒。

赖有宾朋,惠来相顾,尽一时英秀。

旋涤瑶觞,重歌金缕,与公同寿。

形式: 词牌: 醉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