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虞仲秀才归东都因寄元李二友

高翼闲未倦,孤云旷无期。

晴霞海西畔,秋草燕南时。

邺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

顾我于逆旅,与君发光仪。

同将儒者方,获忝携人知。

幽兰与芳佩,寒玉锵美词。

旧友在伊洛,鸣蝉思山陂。

到来再春风,梦尽双琼枝。

素业且无负,青冥殊未迟。

南桥天气好,脉脉一相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高飞的鸟儿还未疲倦,孤独的云朵漫无归期。
晴朗的霞光洒在海西边,秋天的草木在燕地生长。
邺城多有杰出人才,他们志向高洁,如同红日当空。
我在旅途之中回顾,你以光明照亮前行的路途。
一同持有儒家的学问,有幸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幽兰与芬芳的佩饰,寒冷的玉石发出美妙的声音。
老朋友在伊水和洛水边,蝉鸣唤起我对山野的思念。
春风再临之时,梦境中尽是双枝琼瑶。
保持纯洁的品行不辜负,追求青云之志并不迟。
南桥的天气如此宜人,默默的思念如丝绵延。

注释

高翼:高飞的翅膀。
闲未倦:并未感到疲倦。
孤云:孤独的云。
旷无期:没有固定的归期。
晴霞:晴朗的霞光。
海西畔:海的西边。
秋草:秋天的草木。
燕南时:燕地的季节。
上才:杰出的人才。
丹霄姿:高尚的志向。
逆旅:旅途。
发光仪:照亮他人的人。
儒者方:儒家的学问。
携人知:得到他人的认可。
幽兰:幽静的兰花。
芳佩:芬芳的佩饰。
伊洛:伊水和洛水。
山陂:山野。
双琼枝:两枝美丽的琼瑶。
素业:纯洁的品行。
青冥:青云。
南桥:南边的桥。
脉脉:含情脉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高翼闲未倦,孤云旷无期”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与期待,他如同高飞的鸟翼,悠然自得,却又带有一种孤独感,因为那孤云似乎没有尽头,无从把握。

接着,“晴霞海西畔,秋草燕南时”将画面推向了广阔的自然景观。晴空下的大海与海岸线,以及秋天的草地和迁飞的燕子,都给人一种时间流转、季节更替的感觉。

“邺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中,“邺中”指的是古代都城之一,而“上才”则是指那些有才能的人。诗人在这里赞美了这些人才,他们的才华如同日月一般灿烂。

“顾我于逆旅,與君发光仪”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在逆境中,他希望能与友人共同发出光彩,显然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和期待。

“同将儒者方,获忝携人知”表达了诗人对于同道中人之间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渴望。他们如同行走在同一条道路上,共同承担着知识分子的责任。

“幽兰与芳佩,寒玉锵美词”则是对友人的赞誉,友人如同幽兰一般清新脱俗,如同寒玉一样纯洁无暇,而他们的言辞则如美丽的诗句般动听。

“旧友在伊洛,鸣蝉思山陂”中,“伊洛”是古地名,诗人提及旧友时,不禁想起了那里的山水景色,以及秋天蝉鸣声中的思念。

“到来再春风,梦尽双琼枝”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春风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开始,而梦境中琼枝的出现,则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

最后,“素业且无负,青冥殊未迟。南桥天气好,脉脉一相思”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保持清白,且不辜负这份友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他对远方的朋友充满了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友谊,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

火入天地垆,南方正何剧。

四郊长云红,六合太阳赤。

赫赫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思减祝融权,期匡诸子宅。

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

心空得清凉,理證等喧寂。

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

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

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

淹驾殊未还,朱栏敞虚碧。

形式: 古风

寄中书同年舍人

晴明紫阁最高峰,仙掖开帘范彦龙。

五色天书词焕烂,九华春殿语从容。

綵毫应染炉烟细,清佩仍含玉漏重。

二十年前同日喜,碧霄何路得相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其十七)衔鱼翠鸟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形式: 五言绝句

野园献果呈员外

西园果初熟,上客心逾惬。

凝粉乍辞枝,飘红仍带叶。

幽姿写琼实,殷彩呈妆颊。

持此赠佳期,清芬罗袖裛。

形式: 古风 押[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