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有怀李寺丞

润气先从柱础知,寒宵滴滴助秋悲。

桐圭绕树多黄落,苔锦缘阶更碧滋。

爽彻衾裯慵就枕,凉生笺管欲题诗。

高阳旧侣相思否,此景谁同把酒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湿润的气息首先从柱础中感知,寒冷的夜晚滴滴水声增添了秋天的哀愁。
梧桐树上的圭片(落叶)大多已变黄落下,台阶边的青苔更加繁茂翠绿。
清冷穿透了被褥,让人懒得去枕卧,凉意使笔管似乎在催促我提笔写诗。
远方的旧友,你们是否也在思念?这样的景色,又有谁能共饮美酒呢?

注释

润气:湿润的气息。
柱础:建筑物底部的石礅。
寒宵:寒冷的夜晚。
秋悲:秋天的哀愁。
桐圭:梧桐树的落叶,古代常用以比喻高位者的象征物。
黄落:变黄落下。
苔锦:青苔如锦。
缘阶:环绕台阶。
爽彻:清爽透彻。
衾裯:被子和床单。
慵就枕:懒得去枕卧。
笺管:纸笔。
高阳旧侣:远方的老朋友。
相思:思念。
把酒卮:举杯共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景,充满了秋天的萧瑟和湿润。"润气先从柱础知"一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初秋时节气温的变化,从屋檐下滴落的水珠中感受到秋意渐浓。接着,"寒宵滴滴助秋悲"则进一步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秋天特有的凄凉之情。

"桐圭绕树多黄落"中的"桐圭"指的是桐叶,而"黄落"则是秋季树叶变黄、飘落的景象。这句诗生动地表现了秋风中飘舞的落叶,增添了一份萧瑟感。紧接着的"苔锦缘阶更碧滋",则描绘出青苔覆盖的台阶,随着秋雨的浸润,更加鲜绿而有生机。

"爽彻衾裯慵就枕"一句,通过对夜晚衣物凉爽触感的描述,传达了秋夜的清冷。而"凉生笺管欲题诗"则展现了诗人在这般气氛中被激发出的创作欲望。

最后两句"高阳旧侣相思否,此景谁同把酒卮"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故人的思念,以及在这样的秋夜里,想要与知己共饮,以寄托自己的情怀。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孤独的慰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丰富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胡小著克顺知泉州惠安县兼过南昌别墅

平明束简下兰台,海县鸣琴亦滞才。

厌说风尘住京洛,贪看雪浪架蓬莱。

楚江归思鲈鱼鲙,随岸离筵竹叶杯。

通德旧居旌阙在,辽东鹤驭少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胡秘丞知浔州

兰台进秩通闺籍,熊轼临民奉诏条。

风俗重寻南越志,乡关犹隔浙江潮。

悬知坐啸讴谣洽,更想行春意气饶。

远宦逢秋少悲吒,潘郎玄鬓恐先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贺资政学士王侍郎

沥恳青规动帝心,秋曹月殿宠光深。

论思东序清閒宴,偃息西昆翰墨林。

私第藏书皆有副,公庭种竹待成阴。

卧龙禁闼应非久,救旱还须起作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赵殿丞知河南县

鼎邑闾阎有古风,清谈为治自从容。

官联殿省通朝籍,路过津桥入县封。

柳荫天街时案辔,云生少室好支筇。

龙门旧有题名处,石壁苍苔駮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