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溥子

昔闻许劭月旦评,人生倚以分重轻。

当时初非徇虚名,往往夷考其学行。

今人谁复持此柄,乡评亦复无公论。

故当信目不信耳,毁誉不用从人问。

我行溧阳得杨子,何止国士天下士。

大科异等非谩狂,笔头真有三万字。

十篇琅琅金玉音,一唱三叹感我心。

子昂感遇不啻过,阮籍咏怀何念深。

匡章通国称不孝,夫子与游仍礼貌。

虽然前圣亦有云,善与不善分恶好。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听说许劭每月品评人物,人们以此衡量人生价值
那时他并非追求虚名,常常公正考察人的学问和品行
如今还有谁持有这样的标准?乡间的评价也缺乏公正
因此我们应相信亲眼所见,而非听信别人的赞誉或诋毁
我在溧阳遇见了杨子,他岂止是国士,更是天下才子
他的博学非凡,文章洋洋洒洒,足有三十万字
他的十篇文章朗朗上口,令人反复感叹触动我的心弦
杨子昂的感慨超越常人,阮籍的咏怀深沉无比
匡章被全国视为不孝之人,孔子却依然以礼相待
尽管前代圣贤也曾说过,善恶自有区分

注释

月旦评:每月品评人物。
倚:依赖,衡量。
徇:追求。
夷考:公正考察。
持:持有,遵循。
乡评:乡村的评价。
信目:亲眼所见。
毁誉:赞誉和诋毁。
杨子:指某位才华出众的人物。
大科:博学,高才。
琅琅:形容声音响亮。
子昂:杨子昂,古人名。
感遇:感慨际遇。
阮籍:魏晋时期诗人。
匡章:古代人物,以不孝闻名。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前圣:古代圣贤。
恶好:恶行与美德。

鉴赏

这首宋诗《寄杨溥子》是赵蕃所作,通过对许劭月旦评的典故引出,表达了对杨溥子才华和人品的高度赞赏。诗人认为,古代许劭等人评判人物注重实际学问和品行,而今人对此已鲜有秉持。他强调了亲眼所见的重要性,不应轻易听信他人的好坏评价。

接着,诗人称赞杨溥子不仅才情出众,文章如金玉般朗朗上口,令人感叹不已,甚至超过唐代的陈子昂和魏晋时期的阮籍。诗人还提到杨溥子虽被指责为不孝,但孔子尚且以礼待之,说明他的道德品质并未因人言而受损。

最后,诗人引用先贤的话,指出善恶自有定论,即使像匡章这样的不孝之人,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赞扬了杨溥子的独特才华和人格魅力,展现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佩之情。

收录诗词(3728)

赵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字:昌父
  • 号:章泉
  • 籍贯:郑州
  • 生卒年:1143年~1229年

相关古诗词

寄范建康

平生闻石湖,谓是千载人。

去年此何缘,乃获身造门。

公盖廊庙贵,我乃裋褐贫。

既以宾客见,复叨尊俎陈。

谈间必文字,愧我非比论。

虽知愧公厚,猥诵终惭新。

别来才一书,无使无由频。

河内闻发粟,原思阙周邻。

江东且云然,湖外将何因。

再拜谢洪乔,浮沉问水滨。

形式: 古风

寄郑舜举

吾友欧阳生,诗律杂郊岛。

相逢每谈君,必谓诗太好。

送行许长句,兼复书小草。

鸿雁傥不来,何由慰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寄青原山常不轻

吾舅每谈方外友,吃吃醉吟长在口。

李侯佳句往往有,示我不轻诗数首。

江湖愿见非一日,岂有闻名不相识。

路头且向郁孤台,却傍钓台深处回。

形式: 古风

寄施进之

我游尖峰回,一步成数憩。

仰攀松夭矫,俯睨石赑屃。

路穷入平野,飞鸟迎决眦。

庐舍半茅瓦,阡陌相栉比。

谓皆耕稼徒,不复问名字。

那知君子居,乃在青山际。

听君谈所宅,悟我曾略至。

时犹未识面,岂得漫通刺。

都城一邂逅,草木同臭味。

我旋反林栖,君适寓古寺。

肯来稚子师,历岁殆逾二。

既均手足亲,又笃朋友义。

去年君还归,城闉直童骑。

楮生分草馀,鲟鲊动食指。

今年我属疾,故旧多遐弃。

愧君不惮劳,冲暑到溪次。

买肉烹伏雌,芼姜仍著豉。

无资鹿脯求,竟是猪肝累。

以我病苦渴,榴实富汁滓。

累累解包裹,其大盖绝市。

劝我养形神,勉我进药饵。

裴回昼难别,展转宵失寐。

分携六十日,顾我病祇尔。

虽云间何阔,恋恋曾莫置。

惟君名家驹,少日便千里。

赋成惊老生,谓敌相如谊。

姜侯号博学,无忌称酷似。

我尝叩疑阙,应答罔不记。

江流滥觞来,层台累土起。

如君之于学,何但一第已。

独闻家素贫,慈亲下妻子。

躬耕不自给,负米常远致。

愿君力勉旃,事固有堂陛。

高贤昔未遇,勤苦类如此。

我行下吴会,破蠹且料理。

念将一过君,薄酒期共醉。

又恐饭与刍,未免为君费。

不然君即我,会于章老氏。

素书久不往,往亦难尽意。

诗以道鄙怀,因焉论夙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