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一)

有客有客黎氏子,携书积岁辞故里。

朝食日照苜蓿盘,夜灯风露亲图史。

三年官闲归未得,避寇转徙荒山里。

呜呼一歌兮歌激扬,青春伴我留他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黎氏子的客人,长期离家,携带书籍,远行他乡。他每日以苜蓿为食,夜晚则借着灯光翻阅历史典籍,生活虽简朴却充满学问的追求。然而,由于官场的不顺和躲避寇乱,他不得不辗转于荒山野岭之中。诗中通过“一歌兮歌激扬”表达了对这位客人的敬意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青春时光在异乡度过的无奈与深情。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34)

黎伯元(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及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著有《渔唱稿》,已佚

  • 字:景初
  • 号:渔唱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二)

短檠短檠吾与汝,天涯到处同甘苦。

黄尘涨天白日暮,眵昏书眼犹汝顾。

迩来无烛照逃亡,天阴燐火行失路。

呜呼二歌兮歌始奋,呼酒为我散孤闷。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三)

有弟有弟兮雁行,三人将老一弟亡。

谁知生别成永诀,魂招不来我涕滂。

鹡鸰在原心衋伤,况我飘泊值寇攘。

呜呼三歌兮歌且止,苍生无数遭兵死。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四)

有子有子才俱庸,诗书世泽谁亢宗。

大男耻称弓弩手,小男懒学宜归农。

扁舟江海合早计,蒿目世路多奸凶。

呜呼四歌兮歌四举,鹧鸪啼急千山雨。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五)

粤山云霾粤溪暝,黄雾滃滃迷四境。

号狐舞蟮乘海暝,射工含沙伺人影。

有生何为随溟峤,抚掌三叹发深省。

呜呼五歌兮歌怆神,巅崖无人问苦辛。

形式: 古风